新思路客 > 恐怖小说 >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 > 第651章 倒霉的多尔衮(2/3)

第651章 倒霉的多尔衮(2/3)

大明,盛世从太子监国开始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绞死。

然后又跟随他造康麻子反的人们,混得好的如胡国柱、夏国相、郭壮图等人。

朝廷先是划拨土地养军队,土地被各级军官瓜分为私产,士兵成为各级军官的农奴后,军队已经腐朽。

要打仗了,发现大头兵拿不到粮饷,无论是打倭寇还是对付蒙古人,以及之后对付后金,都得额外发军饷,士兵拿不到足额粮饷要骂娘。

这个时候,各级官僚和军队里的各级军官,起的是两面派的作用,文官一面煽动民骂皇帝苛捐杂税,一面自己中饱私囊。

军官把军屯的土地全部瓜分完之后,一面骂皇帝发的军饷不够,一面克扣军饷、养家丁。

于是这些骂名,全是老朱家皇帝担了,于是老朱家皇帝是二师兄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对此,老朱家皇帝一点脾气都没有,六扇门里的鹰爪孙,为各级官僚控制,厂卫体系倒是皇帝通过太监来控制,可太监也被渗透了。

尤其是崇祯年的厂卫,高起潜之流已经跟官僚体系沆瀣一气,更是直接被辽西将门集团拉拢过去,吴三桂在投敌前就是高起潜的干儿子。

军队的局面就更加糟糕,皇帝绝对信任的京营,也被官僚机构腐蚀得极其彻底,京营掌握在勋贵手里。

后来京城的官员和太监也来分一杯羹,许多官员和太监的家政人员,都占着京营的编制领公务员薪水。

明初的将门,随着卫所制的腐朽、军户的大量逃亡、几代下来继承人的退化,实力削弱得差不多了,能撑到最后的,印象里只有云南沐家,

镇守各边的总兵等各级武官将吏,拥有很多土地,他们自己是不种田的,以当地防军为廉价劳动力,大批役使他们为自己种私田。

这种情况,在辽东地区早已是普遍之事,这些地方将吏靠役使广大士兵做无偿的劳动,获取了巨量财富,便以部分资金转入到经商、开矿、捕鱼、采木等行业,迅速增殖财产。

早在东林水军集团把明王朝财政搞破产之前,那些都督、都督同知、都督佥事、总兵官、副总兵官、都司指挥使,以及那些千户、百户等各级军官就已经把老朱家划拨给军队的土地瓜分净尽,军队最主要的粮饷来源被断了。

不知不觉中,皇帝已经成了光杆司令,手里没兵,只有若干太监,所以文官不听他的,将门不听他的,九边军队就更加不听话了。

皇帝养的基本上是将门的家奴私军,大头兵吃都吃不饱,军官把克扣下来的军饷拿去养“家丁”。

所谓家丁,就是军官的家奴,家奴里头混得好的,被军官认作干儿子,干儿子也养家奴,认干孙子……

有些还当了军官的女婿,干儿子干孙子之间彼此联姻,比如祖大寿的妹妹嫁给儿子都已经很大的吴襄,郭壮图又是吴三桂的长孙吴世璠的岳父。

他们通过裙带关系勾结在一块,形成了一个畸形杂种——将门集团。

也就是说,国家的粮饷养肥的,是各级军官的家奴私军,这些人就算把明朝皇帝干掉也毫无心理负担。

若是神武皇帝率领大军彻底收复了辽东之地,那他们这些辽东军阀们还怎么混?

一年几百万两的辽饷肯定没了,说不定还会被分化在各地,这以后的日子难过了!

这也是祖大寿不愿意追击镶黄旗的主要原因,在攻打乳峰山初期,吴三桂一直出工不出力,差点坑死李辅明和王廷臣。

……

“陛下,建奴从锦州撤兵了!”

接到建奴撤兵情报,李芳第一时间向神武皇帝报告。

朱慈烺正在看锦州附近地图,闻言缓缓抬头道:

“祖大寿是否有反应?”

李芳急忙拱手回禀:

“没有,镶黄旗匆忙撤往乳峰山,锦州城内没有任何反应……”

朱慈烺脸色一沉:

“如此好的机会,祖大寿竟然放弃了?岂有此理……”

别看朱慈烺年纪不大,但他脸色一沉,身边所有人都感觉空气好像瞬间凝固似的,无人敢说一句话。

片刻后,朱慈烺目光看向神武军统领周遇吉:

“周遇吉,改变进军路线,绕路直接去大凌河岸边,这次绝不让皇太极逃回盛京!”

“遵旨!”

周遇吉躬身领旨。

朱慈烺又对岳洋说道:

“岳洋,马上飞鸽传书给朱成功,问问他们战船何时能到……”

“遵旨!”

岳洋领旨,立即转身退出中军大帐,不过他很快又快步走进来,对神武皇帝躬身说道:

“陛下,国姓爷率领一百艘战船已经到了,另外还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