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大凉山秘蛊》的书页包括封面不知道是用什么特殊的药物处理过了的,反正到了现在最少也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除了看上去略略显旧以外,并没有什么霉烂的痕迹。
封面应该是结实的一种纸张,呈土黄色,上面绘声绘色的画着一个大大的蝎子一样的东西,但秦一仔细的看了却又不是我们常见的那种蝎子。
这东西比常见的蝎子要大的多,除了体型上不太相像以外,这东西还长着一个很明显的嘴巴,另外它的尾刺是两个而不是通常我们所见的蝎子那般,只有一个!
但是它的整个形状又是蝎子形状的,很是怪异!
“擦!难道是蝎子的老祖宗?”秦一推测到。不过这种推测毫无道理,只能算是个人臆想吧!
那个状如蝎子的张牙舞爪的玩意儿身边,是一行篆书的大字,秦一看了,就是“大凉山秘蛊”这几个字的篆体。
其它的,在这封面上秦一看了看,并没有发现什么比较显眼,或者说是比较特殊的地方。
翻开封面,里面是较薄的纸张,用蝇头小篆写着密密麻麻的字。也幸好秦一家传中医,很多传世的古中医书籍都是用篆体字写的,所以秦一也看的习惯了,在认起这些常人难认的篆体字的时候还是很轻松的。
前面三四页纸的内容基本上是概述,大概讲的就是大凉山蛊术的起始和发展以及神奇之处。
秦一默默的读了,大概的意思是这样的:
大凉山的蛊术和湘西的赶尸一样,到现在也没人能指出它的真实情况来。和赶尸不同的是,放蛊几乎大凉山地区都有流传,而赶尸主要流传于湘西沅陵、泸溪、辰奚、叙浦四县。
蛊在大凉山地区俗称“草鬼”,相传它寄只附于女子身上,危害他人。那些所谓有蛊的妇女,被称为“草鬼婆”。
但是后来,巫力大一些的蛊术师则基本上是男性居多。
所谓的放蛊方式和蛊到底是什么样子,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但却根深蒂固的留在人心。彝族几乎全民族笃信蛊,只是各地轻重不同而已。
在彝族的观念世界,蛊有蛇蛊、蛙蛊、蚂蚁蛊、毛虫蛊、麻雀蛊、乌龟蛊等类。蛊在有蛊的人身上繁衍多了,找不到吃的,就要向有蛊者本人(蛊主)进攻,索取食物,蛊主难受,就将蛊放出去危害他人。
其实这种令人生畏的蛊,并非彝族人的专利。
蛊术在天国古代江南地区早已广为流传。最初,蛊是指生于器皿中的虫,后来,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以及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也被称为蛊。
古人认为蛊具有神秘莫测的性质和巨大的毒性,所以又叫毒蛊,可以通过饮食进入人体引发疾病。
患者如同被鬼魅迷惑,神智昏乱。
先秦人提到的蛊虫大多是指自然生成的神秘毒虫。长期的毒蛊迷信又发展出造蛊害人的观念和做法。
至于蛊术的发展,到了后来就越发的神奇诡异了,不但能置人于死地,而且还能控制人的神经,从而达到控制人的高级效果。
一个好的蛊术师,可以凭借受蛊之人的贴身衣物或者是随身物品就可以远隔数千里给人施蛊,十分的恐怖!
至于说肖媚身上中的蛊,那是大凉山一种特殊的蛊,十大凉山独有,并不和苗蛊想通,所以一旦患上,也只有大凉山里有限的蛊师来解。
当然,能解这种蛊奴身上蛊术的蛊师都是道行高深之人!
而大凉山里的这种蛊毒,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如果未经施蛊人的同意,别的蛊术师擅自解了蛊奴身上的蛊毒,那就等于是向给蛊奴施蛊的蛊术师挑战!
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在大凉山里,一旦人被施了蛊成了蛊奴,那么极少有机会再返回成正常人……
###第332章:美女簇拥,军队保镖
秦一看着这些似乎能清晰的再现当年大凉山蛊术繁荣的篆体文字,心里忽然升腾起了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定要把肖媚身上的蛊毒给解掉!
他有一种预感,这本《大凉山秘蛊》中一定有解掉肖媚身上蛊毒的办法!
秦一来了兴致,开始跳跃着翻看那本《大凉山秘蛊》,但是那些枯燥的文字很快就使他在不知不觉中萌生了睡意,不到半个小时,双眼便迷迷糊糊的睁不开,似乎上眼皮上压着一座重重的大山,无法摆脱,很快便脱手将那本《大凉山秘蛊》扔到了一边,沉沉睡去。
或许是因为白天在和童耀扬的人马搏斗的时候耗费了大量的体力,也或许是因为手臂上的外伤虽然无甚大碍但却是失血过多,秦一自感身体很沉,这一觉睡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夏日的艳阳透过忘记拉了窗帘的窗户射在了他躺在床上的身上,感觉到了一丝灼热,一哥这才醒来。
双手揉了揉满布眼屎的眼睛,努力的让眼睛能睁开一丝缝隙,但却又马上闭上虽然还是早上,但夏日天亮的早,阳光早已有了刺眼的光芒。
“擦!又是一个炎热的天气!……”
秦一嘴里咕哝着,让自己犯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