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拉淑娴,深深的望了一眼十二,露出了一个阴测测的笑容。
十二默默的用满是肉窝窝的双手捂住了眼睛。
……
……
张家老太爷到做到,次日一早便向长青帝递上了他事先写好的辞呈。
长青帝接过辞呈后,面上有着一瞬间的空白,等弄清楚了事情原委之后,更是扶额长叹。在他看来,张家老太爷旁的都好,唯独这看学生的眼光不怎么样。又或者这话也不能的那么绝对,毕竟先头几十年张家老太爷在看人方面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唯独近两年来,问题连连。仔细琢磨一番后,长青帝认为关键在于荣国府贾赦之妻张氏。
“张老,疼爱自家子嗣自是没错,可你也得考虑周全。就拿去年贾政那事来,朕知晓你并无任何恶意,只是太过于轻信他人。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朕不会怪你,可你也不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在同一件事情上犯错罢?收回去。”
“陛下圣明,臣是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了这个决定。”
“所以上次贾政那事儿,你是闹着玩儿的?”长青帝抬头瞥了一眼排队过来寻他的三位老先生,忽的戏虐的一笑,故意问道。
因着角度缘故,张家老太爷完全不曾看到身后的情况,也没觉得长青帝这话里头藏着话,只正色道:“都吃一堑长一智,臣不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出两次差错的。”
“那朕问你,你凭什么确定你那外孙是个纵奇才?”长青帝向三位老先生使了个眼色,后者只默默的止了脚步,在离张家老太爷三五步之遥站住。
“臣已亲自考校过了那孩子,‘三百千’都没问题,臣还当场附文一篇,那孩子领悟能力极佳。”这话倒是不虚,张家老太爷昨个儿在书房写好了辞呈后,又回去寻了十二,认真考校了一番后,还特地观察了十二的领悟性,深以为这孩子绝不比自己二十岁时候差。
见张家老太爷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样,长青帝略有些迟疑了。其实,张家老太爷也是桃李满下之人,除了去年贾政那个特例之外,也没出旁的差错。长青帝私以为,也不能因着偶尔一次的犯错,就将人全盘否定。
忽的,长青帝心念一动:“张老,朕记得你那个嫁给荣公之子的女儿,年岁不大罢?”见张家老太爷点头答是,长青帝又道,“那张老的外孙多大?”
“到今年腊月就该满周岁了。”
长青帝&三位老先生:…………慢走不送哦。
<<<
最终,张家老太爷还是得到了长青帝的应允,暂辞上书房先生一职。所谓的暂辞,指的是只要张家老太爷后悔了,上书房随时欢迎他再度回归。
可惜的是,张家老太爷完全没打算再回来。他年岁也不轻了,偏十二还这般年幼,按着他的估算,没个二十年是不可能放十二出师的。当然,出师的时间跟科考没有任何关系,张家老太爷甚至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十二高中状元,他也绝不会同意出师的。
可怜见的,亏得十二完全不知晓这事儿,要不然他真的能哭得肝肠寸断。前世,乾隆帝虽不在意他,却也会泛泛的督促所有皇阿哥用功上进,并每年赐下大量的书籍。所谓的大量书籍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人家买书是一本一本买的,乾隆帝送给儿子、孙子们的书籍,那是十箱十箱给的。亏得十二只要有吃有喝的就耐得住性子,加上乾隆帝虽大量赐书籍,却不是真的抱了极大的希望,因而这日子也不算难过。然而,十二的好日子也就终结在了前世,谁让张家老太爷比乾隆帝那个色胚靠谱多了呢?
靠谱的同义词是严苛。
同一日,十二用过了午膳,又照例歇了半个时辰的午觉,之后就觉得……
变了!
“娘走了?”不敢置信已经完全不足以描述十二此时此刻的心情了,因着昨个儿事情尚未处理完毕,加上荣国府那头压根就没人治得了那拉淑娴,他们母子二人索性就在张家留宿了一夜,耐心等待具体消息。然而,当十二结束了午后憩,却被告知那拉淑娴已经带着仆从离开了,自然十二的奶娘和用惯聊贴身丫鬟都是留了下来的。
奶娘知晓十二是个极为聪慧的孩子,可在她看来,再怎么聪慧那也还是个孩子,旁的不,琏哥儿都五岁了,还时不时的嚎啕大哭一回呢。因而,一听到十二的询问,她忙伸手先将十二揽到了怀里,半安慰半哄骗道:“哥儿乖,太太很快就回来了,乖,咱们是乖孩子,不哭哦。”
十二:…………
在费了一些工夫后,十二终于弄明白了在自己午后憩这么短短的半个时辰里发生了何事。简而言之,张家老太爷已经得了长青帝的应允,离开了上书房,也等于是变相的退出了朝堂。单从这一点来看,计划很成功。可谁能告诉他,为何计划成功后,他却被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呢?
将自己代入那拉淑娴仔细琢磨了一番,十二私以为,大概还是为了先前的计划得以完美实施,毕竟若仅仅是隔三差五的教导学问,张家老太爷完全没有必要退出朝堂。那么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将被以“人质”的形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