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仙侠修真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 > 第11章 给我45°角,我可以让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2)(2/3)

第11章 给我45°角,我可以让悲伤逆流成河——抑郁症(2)(2/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心理疾病漫谈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什么干什么去。你的注意力不要集中在你的情绪上面,你跟着你的伤心难过郁闷无助走,就会被它们所控制。你要将注意力转移,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玩乐也好,找到一个目标,然后就去拼命地完成这个目标。当你集中精力去完成一件事情,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哎,我好像没有那么伤心难过郁闷无助了!这是因为,情绪已经自然地流走了一部分。

森田疗法的奥义就在于,将情绪与注意力分开。情绪其实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为什么会发展到很严重呢?因为你的注意力一直在情绪上面,你不断地将其深化、扩散,以至于成为了自己无力挣脱的陷阱。使用森田疗法,就是要让情绪顺其自然,而你的注意力为所当为,两者分开,让情绪自然消解。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尝试一些物理上减轻抑郁情绪的方式,比如用温热的水泡澡、听一些舒缓宁静的音乐、做些按摩等。

在饮食上,你应该注意,有一些东西会加深你的抑郁情绪。比如,烟酒、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甜食、熏制食品等,它们不同程度地含有一些加重抑郁的物质。

【生存法则】

这些心理效应让你远离抑郁症!

1.半途效应

有个成语叫“半途而废”,指的就是半途效应。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压力会逐渐增加,同时外在环境也不断带来负面影响,在中间位置时人所承受的压力达到顶峰。这时,人往往会脆弱敏感,极容易就此放弃。如果能坚持下来,那么在后半段中人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就会减少,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增强,更容易达到目标。

对抑郁症患者而言,因为时常感到情绪低落,会产生低价值感和低自尊感,做事情更容易在半途放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抑郁症患者可以给自己规划一些较小的目标,让自己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快速达到目标,积累成就感,以此增加自信心和价值感,减少抑郁情绪。

2.贝勃效应

贝勃效应指的是,当人经历了较大的刺激之后,在他再次受到一些相对较小的刺激时,承受能力就会增强。可以说,第一次受到的较大刺激对人的心理已经造成了一定冲击,在经历第二次较小的刺激时,相比而言,人们反而会觉得“没什么”。

这种心理效应在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应用。比如,一个孩子有3门功课不及格,他回家之后便说:“妈妈,我有5门功课没及格。”妈妈此时非常生气。这时孩子说:“我记错了,是3门没及格。”妈妈便会说:“3门不及格也不行啊!”可是明显已经没有刚才那么生气,甚至心理上还会产生安慰感。

女人也是应用这一心理效应的高手。比如,老婆对老公说:“这次休假我们出国旅游吧!”老公一惊:“那得好几万块啊!”老婆于是便“委屈”地说:“那好吧,你给我买这套化妆品吧。”老公一看,才几千块,便爽快地掏钱,恐怕还要暗自庆幸。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贝勃效应也时常发挥作用。比如,一个患有抑郁症的运动员,他第一次拿到了冠军,感到了喜悦。当他第二次或者更多次拿到冠军的时候,这种喜悦感就被冲淡了,反而会在意自己出现了哪些失误,有哪些没发挥好,甚至完全感受不到冠军的意义,从而持续消沉低落,陷入低价值感中。

抑郁症患者在每次取得成功和进步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认真感受,并且肯定自己的成绩,感受自己行为的意义,不让消极情绪有可乘之机。

3.比马龙效应

比马龙效应也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来源于一则希腊神话。

古时候有个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十分擅长雕塑。有一次,他雕塑了一个完美的少女像。少女像栩栩如生,姿态迷人,长发好像能够飘动,眉眼中仿佛带着笑意,每根手指都像是有生命似的。皮格马利翁不自觉地爱上了这个“少女”,他给她穿上最华丽的衣服,赞美她的美丽,倾诉自己的爱意,不断拥抱和亲吻着她。可是,雕塑却依旧没有反应。于是,皮格马利翁向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求助。阿佛洛狄忒被感动,决定赐予雕塑生命。“少女”的肌肤变得雪白柔软,眼睛深情地望着皮格马利翁,手指抚摸着他的面庞。皮格马利翁梦想成真,并和这个“少女”结为夫妻。

因此,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期待效应”,即不断的期望和赞美能够对人形成正面的积极影响,日积月累便能达到质的飞跃。

抑郁症患者应该经常给自己一些积极的暗示,对自己有所期待,并且进行自我赞美和肯定,通过正面暗示重塑信心并建立价值感。当然,患者也应当多从周围的人身上汲取赞美。

4.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有一件趣事。有一次,他去听牧师演讲。牧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演讲真挚诚恳、感人肺腑。于是,马克·吐温想要捐些钱。过了10分钟,牧师还在讲,他不耐烦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