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连她也没有想到,只是让萧时顺手帮点小忙,于他来说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抬抬手的芝麻大点的小事,却没想到他能顺势就把人连根拔起……到底是内里藏奸的人,她只迈出一步,他却已经看到了九十九步。
这内心得多阴暗的人才能干得出来?
反正她死活不觉得是自己太蠢毫无谋略,这锅只能让萧时来背。姘夫不就这点用处嘛,好事都给他占尽了,连锅都不背,算什么大丈夫!
斜倚在雕花窗棂下的贵妃榻上,手握玉柄团扇,唐诗徐徐扇着凉风。
渐入暑夏,天气早就由凉转暖,到了现在便是连宽阔深幽的寝宫里都有些酷暑难当,就算敞开了窗子,午后暖风微醺,拂得人都开始昏昏欲睡。
萧时一进来,绕过织锦屏风,看到倚榻假寐的人,心里暖暖地有种甜意满溢于胸口,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他几步迈上前,靠着椅背就将人一把揽到怀中,还没低头已经闻到一丝馨香。这香气似有还无,自然清新也不浓郁,仿佛侵入鼻间都带着不一样的凉意,浑身跟着就不由自主地放松起来。
“这个时候,行宫定然开了满园的芙蕖,要是有母后一同赏花就好了。”叹了一句,手还在她的手臂上流连。
换季后日渐趋热,厚重的宫装已然不适合平日里的穿着,唐诗就添置了几条绉纱裙。现在身上宽松的衣袍就是如此,又清透又凉快,箫时抚平长袖上并不存在的褶皱,一边感受到掌下即便隔着一条轻薄丝滑的绸衫下冰肌玉骨的柔嫩。
他就是手贱!
察觉到他掌心徘徊不去,连不小心落在她后颈的气息都开始升温,变得炽热难耐,唐诗在他手背上一拧,乘着他一边跳脚呼痛一边不由自主地松口之时,从旁边小平几上拿了凉茶,侧身就喂到他嘴边。
“你不是正打算御驾亲征,伐东夷统一中原?”
这种被亲自服侍的待遇萧时几时享受过?很快就收起那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一丁点委屈,魂与色授地眯起眼睛,将清清凉凉的香茗汲入口中,还没来得及回味,突然就被她这话给怼得瞠目结舌。
“母后怎么知道?”
萧时骤然想起朝堂还有个摄政王……尽管萧辰安和太后再无从前那般紧密了,毕竟当初因利益联手,到了现在他们各自为政早就不在同一阵线了,但萧时向来多疑,他虽放心唐诗,却不会对萧辰安疏于防范。
不过他显然是多虑了,唐诗之所以知道完全是因为剧情的推动啊。
按照原本的轨迹,因萧时平夷劳民伤财,虽打了胜杖,却损失不小,更是被萧戌乘此良机联合其余诸王给他立了罪状书,共同讨伐,如此一来,民心尽失,兵败如山倒,在萧戌一路打到京师后,血溅龙椅。
其实,以萧时本身的能力来说,绝对是天资聪颖、能文能武,但就如历史上的秦王嬴政、隋炀帝杨广,本身再有能力,哪怕做了再多于国家有利的事,只要失了民心,又有人抬出大义,最后总会被灌以□□的罪名笔诛口伐,像他们那些真正想要谋朝篡位的逆臣贼子反倒成了正义之师、众望所归的真龙天子。
唐诗凉凉地扫了他一眼,将已经喝到见底的茶杯重新又给续满,毫不在意地小口小口饮下。两人共饮此盏这要放在往常必定增添旖旎,但一个做起来熟门熟路毫无违和感,一个又满腹心事只想着算计朝中的某个人……
“你天天自己寝宫也不睡,皇后那儿更是去都不去,半夜三更就抱着奏章跑我这儿来,当我是睁眼的瞎子?”好歹老娘曾经还垂帘听政过好吗!
虽然那时本不是她。
不过当看到奏章中罗列的夷族总在边境烧杀抢掠,她就知道以萧时这种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子,定是已经把平夷的事提上日程了。而以萧时这种喜欢算计,爱搞事情这一特点来说,同原著所述,御驾亲征是极有可能的。
唐诗摊了摊手,没办法,她就是如此了解萧时。从某一特性来说,不论萧时的身份千变万化,哪怕轮回不知多少次,背景如何,性格不同,他终究还是那个他,本质的东西是很玄妙的,绝对不会变!
不过也从中看得出来,萧时确实是对她一往情深的。哪怕从前她还架空过他,将他当成傀儡,哪怕他再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却真的对她毫不设防,似乎也不怕她干预朝政……尽管她对此并没有兴趣。
所以萧时并不否认,他坦承地点了点头:“我从不打没把握的杖。此番平夷并不是心血来潮,除了一统东夷和中原、经营东南,乘机收拢边陲所有兵权虎符,顺便……向我的那些哥哥们借点兵马使使。”虽说是借,但兵马这种东西自古都属于皇帝,哪还有“还”的道理?他终究是要渐渐蚕食掉他那些兄长们的势力。
是人都会趋吉避凶,何况当皇帝的更加惜命,像上战场这种就算后方坐镇也难保不容有失的情况,如果不是因为特殊原因,哪个皇帝会蠢到跑去前线?
唐诗看出他的决心,所以并没有打算阻止,也相信他必定得胜回朝。何况萧戌已经功败垂成了,坊间关于淄川王谋反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