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科幻小说 > 青鸟异闻录 > 第二百九十七章(6/6)

第二百九十七章(6/6)

上一页青鸟异闻录章节列表下一章
青鸟异闻录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冬至时,地球的南北半球受到的太阳引力与夏至时的相反。由于地球绕地月质点转动、地球的章动、地轴的进动产生了地球的晃动作用。 地球的晃动作用使地球的外球产生了向太阳引力方向的转动,就像簸箕里的豆子,在晃动簸箕时,豆子就会向簸箕的倾斜方向转动。 地球的内球运动 在装满水的瓶子里放入一个石子,系上一根绳,握绳一端让瓶子旋转,其结果是:瓶子里的石子始终偏向引力的另一侧。同理,地球的内球始终偏向太阳引力的另一侧。地球外球的转动形成了地极和磁极的移动,形成了地壳相对地轴的运动。南极洲由低纬度转动到南极位置是地球外球转动而形成的。

地幔(a

tle)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在2800k以上,平均密度为459g3,体积约占地球体积的8226, 地幔的质量约占地球总质量的670,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球物质的总组成。地幔的横向变化比较均匀,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以1000k激增带为界面(雷波蒂面),进一步划分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一级圈层。

地幔是地球的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深2885k)以上的中间部分。其厚度约2850k,占地球总体积的823,占地球总质量的678,是地球的主体邵分。从整个地幔叫以通过地震波横波的事实看,它主要由固态物质组成。根据地震波的次级不连续面,以650k深处为界,可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个次级圈层。

1.上地幔

上地幔的平均密度为35g3,这一密度值与石陨石相当,暗示其可能具有与石陨石类似的物质成分。从火山喷发和构造运动从上地幔上部带出来的深部物质来看,也均为超基性岩。近年来通过高温高压试验来模拟地幔岩石的性质时发现,用橄榄岩55、辉石35、石榴子石10的混合物作为样品(矿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在相当于上地幔的温压条件下测定其波速与密度,得到与上地幔基本一致的结果。根据以上理由推测,上地幔由相当于超基性岩的物质组成,其主要的矿物成分可能为橄榄石,有一部分为辉石与石榴子石,这种推测的地幔物质被称为地幔岩。

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圈,约从70k延伸到250k左右,其特征是出现地震波低速带。物理实验表明,波速降低可能是由于软流圈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使其强度降低而引起的。据地内温度估算,软流圈的温度可达700-1300c,已接近超基性岩在该压力下的熔点温度,因此一些易熔组分或熔点偏低的组分便可开始发生熔融。据计算,软流圈的熔融物质可能仅占1-10,熔融物质散布于固态物质之间,因而大大降低了强度,使软流圈具较强的塑性或流动性。由于软流圈物质已接近熔融的临界状态,因此它成为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2.下地幔

下地幔的平均密度为51g3.由于这里经受着强大的地内压力作用,使得存在于上地幔的橄榄石等矿物分解成为feo、go、sio2和al2o3,等简单的氧化物。与上地幔相比,其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可能主要表现为含铁量的相对增加(或feg的比例增大)。由于压力随深度的增大,物质密度和波速逐渐增加。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青鸟异闻录章节列表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