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施工完成后,这些电视还都连接上录像机。>
这样一来,既可以毫无死角的对店内宾客播放企业宣传片,也可以播放电视台去京城拍摄的纪录片。>
然后通过和这些电视画面的对照,让顾客感受到纯正的华夏饮食氛围。>
总而言之,宁卫民打造这样一个餐厅的初衷,就是想通过店里装潢陈设,尽可能让每一个进入坛宫的顾客,亲身感受到华夏饮食文化上的丰富情趣,并且对华夏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说白了,在这里吃的并不仅是菜肴和口味,也是异域文化、历史渊源和风土人情。>
那想想看吧,在这样的场景里。>
那些初到银座坛宫饭庄,今天来参加开业庆典的宾客们还能安静待着吗?>
不!当然不!>
实际上每个人的眼睛几乎都不够用了,一个个全成好奇宝宝了!>
像谷口主任、谷口太太、香川姐妹和左海佑二郎,还有惠文堂书店的两个大学生,大刀商社的几个骨干员工,无疑是今天来宾中见识较低的几个日本人。>
身处这样的环境,对他们来说,只觉得头晕目眩,富贵逼人来,是极其的不适。>
原本他们的精心打扮纯粹只是为了银座这个地点的付出。>
日本人又不是没吃过中华料理。>
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对中餐馆多少还有点轻视。>
他们不免好奇宁卫民怎么会选择东京最昂贵的地方开一家中餐厅。>
难道这么好的地点开西餐厅不好吗?>
要不就租出去给别人用呀!>
这才是他们大多数人的真正想法。>
岂料一找到这里,还没进门就先被店铺前铺天盖地的开业花篮所震撼。>
别看宁卫民买下的房产是在楼上,只有一道楼梯通到外面的大街上。>
但花篮多得已经已经顺着楼梯摆下来了,导致楼梯连同入口处这里完全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无疑也说明了宁卫民的人脉之丰富,看得这些日本社会的小人物目瞪口呆。>
左海佑二郎专门准备赠送的一个大花篮,这么一来,看着就不起眼了。>
这让他原本充满自信,还准备炫耀一下的心思登时消散。>
再等到他们各自带着小心翼翼的拘束感穿越花从走到店里,更是遭遇了一场精神洗礼。>
因为当日的宾客果然如他们在楼下预感的一样。>
几乎全是衣冠楚楚的名流,看着就不似普通人。>
而且店里高格调的装修和陈设也有一种让人目眩神迷的魔力。>
让他们看不了几眼就迷失在其中,变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自处了。>
亏得宁卫民安排有专人在门口负责引领,请他们签到后,按照名单把他们带到了为他们安排好的座位上。>
否则,这几位中的某些人恐怕都要打退堂鼓了,弄不好都没勇气再走进餐厅。>
但即便这样,他们中的多数,也不敢充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没有勇气主动去餐厅里转一转,看一看,只是老老实实坐在座位上。>
尤其对于谷口主任这样的社畜,和谷口太太这样缺乏社交的人来说,这里的场面简直吓人。>
他们看看周围已经到来的宾客,真的怕自己轻举妄动可能随时失礼,导致丢人和尴尬。>
不免小声嘀咕着,“餐厅可搞得真漂亮呢。简直跟经营法国料理的地方没什么两样。这些宾客不是社长就是会长这样的大人物吧。请来这样的客人,看来宁桑还真的不是一般人啊。”>
“是啊,别看年轻,宁桑不愧是部长级别的管理层。是真的有超常的才干。别的不说,像这样大的餐厅起码能容纳几百人就餐。管理起来一定很辛苦。”>
而对于惠文堂书店的兼职大学生和香川姐妹这样的年轻人来说。>
他们虽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有谷口夫妇这样的自渐形秽,觉得自己的身份似乎不适合出席这样的场合似的,但拘束感也未见得就会少。>
“喂,那是记者吧?怎么会有记者来?这不就是个餐厅开业吗?”>
“笨蛋,你看看这里的样子,这是普通的餐厅吗?宁桑一定花了大价钱来找记者打广告吧?这很难理解吗?弄不好还会有名人来呢?”>
“啊,怎么可能?是吧?香川桑?”>
“这种事嘛……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确实知道今天安排有娱兴表演。应该是有歌手来的。不过知名不知名就不知道了。我其实也很好奇”>
“哎?是真的吗?香川桑,对不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