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小说 > 百家神通:从鸡兔同笼开始 > 第188章 温度的出现(2/3)

第188章 温度的出现(2/3)

百家神通:从鸡兔同笼开始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我娘……”

“大……”

……

看到这里,路明远一脸的震惊,与此同时,他也怀疑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哪里写错了。

自己这是来给小姨子招亲了?

这不对啊,自己明明是来问问题的,怎么会变成这样?

都怪这群老色皮。

同时,路明远也庆幸,还好小姨子现在看不到这些,要不然准会被气的骂娘。

在这之后,路明远还统计了下“大舅哥”几个字出现的频率,居然有好几万条。这可真把他给整的无语了。

这“网络”才出来一年多,大家就开始在上面抖机灵,耍宝了。再也没有了以前那种严肃的气氛。一时间,路明远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不过他知道,这是一个开放的,公共的,平等的、自由的空间所必须经历的。

他没办法阻止,也不想阻止。

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打破人们心中的那份等级观念,那份已经彻底刻入心底深处的尊卑观念吧!

许久,路明远才摇了摇头,暂时将这些胡思乱想赶出脑海,开始关注真正的回答。

“如何衡量物体的冷热程度?

这个我们好像确实没有具体且精准的方法。

大家好像平时都是用感官来感觉的。比如用手触摸来判断物体是冷是热,冷热程度如何?

至于具体到底有多冷,有多热,这个确实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除了冷热以外,我们还有其他的词语,比如寒、凉、温、烫等术语,但是也都不准确。至于每个人感觉到底一样不一样,这个我也不清楚。”

而在这个的回答下面,则紧跟着一条:“关于每个人的感觉一样不一样这个,我刚才试过了。

同性之间的差别我没测出来,但是男女之间的差别却很明显。当水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大概洗澡的那个热度,女性感觉刚刚好的时候,我们男性却感觉很烫,根本待不住。”

“真的?这个以前还真没注意。等会啊,我去找我媳妇儿试试!”

见到这条回答,大家默契的一笑。看来这位仁兄和自己妻子的感情不怎么样啊,连一起洗澡都没有体验过。

哎!可怜啊!

略过这条回答,路明远接着往下看。

“其实我们也有比较客观的方法的。

比如《吕氏春秋》有言:见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同样,《淮南子·兵略训》则记述着: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

甚至还有冬天‘数九寒’的说法。

不过这些也确实太过于模糊了。

比如水一旦结冰了,那么就算再冷的天,它也还是冰,我们根本就不能知道到底有多冷。

而同样的道理,等冰化了,我们也不知道到底有多温暖,多热。

除非水烧开了。”

这个答案一出来,大家纷纷找起了身边比较客观的衡量冷热程度的方法。

有人说牧民制作奶酪的时候,会讲究“小暖于人体,为合适宜”。

制作豆豉的时候,讲究“大率常令温如腋下为佳”,“以手刺(豆豉)堆中候,看如腋下暖”。

甚至洗蚕的时候,也有“调温水浴之,水不可冷,亦不可热,但如人体斯可矣。”的说法。

养蚕的最佳冷热度则是:养蚕人“需著单衣,以为体测:自觉身寒,则蚕必寒,使添熟火;自觉身热,蚕亦必热,约量去火。”

路明远明白,以上的这些方法利用的都是体温。

人体的温度大都是恒定的。

虽然这个温度也会因人而异,但是大体而言,体温还是古代最恒定的“温度计”。

虽然古代的人不知道体温为什么恒定,也不知道恒定的体温数值是多少,但是这不妨碍他们将这种特殊的“温度计”在各种加工工艺中进行应用。

除了以体温作为标准之外,路明远说的那个“火候”也有人找到了相应的衡量方法。

比如战国时著作的《考工记》有言:

凡铸金之状,金与锡,黑浊之气竭,黄白次之;黄白之气竭,青气次之;青白之气竭,青气次之。然后可铸也。

其实就是根据铸造时火焰的颜色来判断温度的高低。

虽然这种方法有很大的经验性,也完全不能标出准确的数值,但是一般情况下,也确实够用了。

紧接着,还有人说出了其他根据火焰判断冷热的方法,比如铁的铸造,做饭时火候的判定等等。而且还有墨家的子弟直接发了一个火焰对照图。

里面将铸造中各种情况下的火焰的冷热程度进行了排序,方便工匠进行判断。

但是就连他们墨家其实也说不出每个火焰到底有多热?

甚至你给他们一盆水,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这时,大家才第一次觉得,他们确实需要一套衡量冷热程度的标准,如此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