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像是一幅用笔描绘不出的美好画卷。路过的人们都忍不住拿出相机手机,想要留住这美好的一瞬间。后来这画面被网友以照片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去了之后,导致闻人家族的股价突然涨了不少,一时间传为美谈。还有杜甫草堂旅游人数暴增,这都是后话了。
“要是杜甫生活在现在,这么大的一块地,早就是一富豪,可惜的是生不逢时。”从诗史堂出来之后,两个人朝着柴门走去,在路上,闵如水忽然这样说着,像是在为杜甫叹息一般。
柴门的左边是掐受航轩,右边是水竹居,两个人从柴门进来之后,站在院子里,正面对的是或许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堂,木制房间,屋上是厚厚的茅草。闻人澜站在院子里,忽然就想起了杜甫的那一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一首诗写的是杜甫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他忧国忧民的情感。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40余首。这也是为什么研究杜甫的学者们可以不去研究杜甫的出生地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也可以不去探讨杜甫到底是不是逝世在洞庭湖的某艘小船上,但是,一定会好好的仔仔细细的兢兢业业的研究成都的杜甫草堂,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
闻人澜忽然开口说道,面上有些动容,“如果,杜甫当初能够得到这么一大块地,并且富裕的话,定会建上‘广厦千万间’,然后用来,‘大庇天下寒士’的,毕竟,他就是这么一个人。这样的情怀是值得人敬佩和尊重的。”
于是,两个人忽然都笑了起来。不过,两个人并没有走进房间里去看,而是在外面停留了一下,便手拉着手朝着‘少陵草堂碑亭’走去。
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碑亭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的亭子,内树有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笔力浑厚,笔姿秀润,是果亲王允礼所书。雍正十二年(公元174年)果亲王送达赖进藏,经过成都,特拜谒草堂,留下此手迹。此景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景之一,人们常常将其作为茅屋的象征。
从少陵碑亭离开,可以看到不少的娇小的梅树栽种在周围。如果杜甫在世的话,冬天的时候肯定会围炉煮雪闲话吧。白居易就曾经在《问刘十九》里写过‘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在诗中描绘了美酒新酿,雪夜邀饮的温馨气氛和挚友情深,把酒夜话的动人情怀。想必是极好的。
走在路上,闵如水叹气了一声,眉间似有忧愁,“梵高是那样的,杜甫还好一,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人惦记牵挂,反倒是走了以后,身价飙升,作品大卖,好像所有的人都忘记了曾经他们潦倒窘迫过。看啊,这个世界好像就是这样的,人也是的,总是在失去之后才会后悔才记起要好好珍惜。可是,真正知道的明白的做了的,又有多少人呢?可惜……”
可惜我也是里面其中的一员,此时后悔莫及,已经无法挽回了。世人可叹,自己亦是,好不到哪里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