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不但吴起中箭,连楚悼王的尸体也有中箭。
真是躺着也中箭。
吴起痛叫,你们侮辱主公遗体,将来还想有好日子过吗?不怕追究责任吗?
这些人想想也害怕了,于是一哄而散。
吴起最终还是死了,死在他一心为之效力的楚国。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油菜花的人,但是他将名利看得太重,重过了亲情道德。所以吴起之前心狠手辣的行事,成为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不被别人信任的基点。
世子熊臧继位,是为楚肃王。
一个月之后,楚肃王追究父亲被射,命令弟弟熊良夫在郢都诛杀当时闹事的官员,一时之间血流成河,郢都有七十多家达官贵人被灭族的。
之后在列国之中刮起了一阵称王的大风。
说起来还得从齐国算起,田和去世之后,将君侯之位传给了儿子子午,子午又传给了儿子因齐。这因齐自恃国力雄厚,僭越称王。在因齐看来,那吴国、越国都能称王,为何齐国不行?因齐自称为齐威王。
消息传开,魏候也不甘心,凭什么我魏国不行?魏候于是自称为魏王。
齐威王改了名称,沾沾自喜,根本不理国事,每天寻欢作乐,导致齐国国力日益下降。韩赵魏和鲁国都曾经和齐国发生战争,而齐国,曾经威武的齐国,居然屡战屡败。
直到有一天,有一个善于弹琴的士人来见齐威王,说是希望能够为齐威王演奏。
作为音乐爱好者齐威王自然表示同意,这人坐下之后,居然只是用手摸琴,却不弹出声。
齐威王非常吃惊,这是怎么个意思?盲人吗?
齐威王问,您是不是嫌弃琴不好呢?为什么不开始演奏?
这人严肃的回答,我知道的是乐理,至于演奏,那是乐工的事情。
齐威王说,琴理?那能听吗?
这人将弹琴的理论知识对齐威王讲述了一遍,齐威王听得寡然无味,既然您对理论这么精通,就请您演奏吧,赶紧的!
这人哈哈大笑,懂得理论就一定要演奏吗?大王知道治国理论,不也是没治国吗?岂不是和我抚而不谈一个道理?我现在抚而不谈,让您非常不痛快,而您抚而不谈,殊不知是让举国百姓不痛快呢!
齐威王非常吃惊,原来您是来教育寡人的。
齐威王没有发怒,而是留下这人,第二天和此人谈论国事,发现这人说的非常有道理。他建议齐威王远离酒色,任用贤臣,训练军队,经营霸王之业。
齐威王觉得自己的天空被点亮了,于是拜此人为齐国相国。
这人就是著名的邹忌。
邹忌成功了,但是这成功在外人看来太简单了,不就是演了个小品吗?就成了齐国相国了?很多人开始嫉妒他。
当时不服气的代表辩士淳于髡来见邹忌,邹忌非常谦虚的请淳于髡上座。
淳于髡说,我有些话要对相国说,邹忌表示洗耳恭听。
淳于髡说,子不离母,妇不离夫。
邹忌恭敬的说,谨受教,臣不敢远离君侧。
淳于髡又说,用棘木做的轮子,再抹上油脂,那叫一个滑。但是把它放到方孔里,它就一点也转不动了。
邹忌说,不敢不顺应人情。
淳于髡又说,众流终将奔腾入海。
邹忌说,不敢不亲近百姓。
淳于髡说,狐皮再破烂,也不能用来补狗皮。
邹忌说,明白了,要任用贤者,不能混杂不好的人。
淳于髡说,辐毂不按照分寸测量,是不能造成车的;琴瑟没有缓急,也没有音律。
邹忌说,明白了,必定会严格按照法律治理国家。
这一席话说完,淳于髡沉默了。
之后淳于髡沉默着告辞,有人问淳于髡,您去见邹忌的时候为什么那么骄傲,现在出来的时候为什么又那么谦卑呢?
淳于髡说,我说的都是微言大义,但是相国能够随口应变,治国之理他是了然如心。这样的才华,我还能不佩服吗?
果然只有才华最能动人。
从此之后,邹忌的大名在列国很是响亮,再也没人敢为难邹忌。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