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怎么看怎么顺眼!
来人,把寡人府库的珍宝多取一些,都赏赐给齐威王!
齐威王这次可是没白来,带着无数珍宝和人们的赞誉载誉而归。
这时候,天下有七个国家已经崛起,那就是著名的齐、楚、燕、韩、赵、魏、秦。
曾经风起云涌的宋、鲁、卫、郑、越都已经衰弱,实力不足以和以上七国抗衡。
自从齐威王朝觐归来,这些国家都尊齐威王为盟主,但是秦国远在西疆,所以没参与这事儿。
各国在实力纵横交错中增长,兼并势不可免。
可以说,齐威王作霸主,就是兼并前夜的事情。
结果是一定的,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国家兼并掉所有的国家,虽然这在当时看是不可能的。
机会是均等的,可惜大部分国家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据说秦孝公曾经下令招揽贤才,凡是能够让秦国富强的人,一定会让他得到高官厚禄。
人才,转几个弯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卫国的公孙鞅算是卫国公室的远支,一直醉心于刑名之学。
公孙鞅推崇的是在当时的国家建立一种制度,一种惩恶扬善,让社会走上正轨的制度。
公孙鞅也看到卫国积弱,不足以发挥自己的才华,于是进入魏国,拜入相国田文门下。田文去世之后,公孙鞅又跟随新任魏国相国公叔痤。
公叔痤非常欣赏公孙鞅的才华,凡有大事一定和公孙鞅商议。而公孙鞅也没有让公叔痤失望,每一次都能给出正确的处理办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公叔痤觉得,可以对公孙鞅委以重任。
可惜就在公叔痤提出这个建议之前,他病倒了,而且还病的不轻。
魏惠王前来探望公叔痤,留下了伤心的泪水。
你死了我可咋办啊?
我把国家托付给谁啊?
公叔痤说,您可以任用卫鞅,也就是公孙鞅。他比臣的才华胜十倍,魏国有他在,臣可以放心了。
魏惠王含泪点头,公叔痤忽然挣扎着说道,您要是不能用卫鞅,那一定要杀了他,千万别让他到别的国家,那样将成为我们魏国的心腹大患!
太狠了!
想必当时卫鞅浑身汗毛都竖起来了。
魏惠王仔细思考公叔痤的嘱咐,觉得他一定是病糊涂了。还说不用卫鞅就一定杀了他,区区一个卫鞅能成什么气候?还能扭转乾坤不成?
公叔痤之后又召见卫鞅,将对魏惠王的嘱咐全盘托出。说你还是逃跑吧,不然性命堪忧!我这个人向来先国家后个人的,你也别见怪。
是挺奇怪的,费挺大劲就是为了让人家逃跑吗?
可是卫鞅非常沉得住气,魏惠王如果都不能听您的话任命我,他怎么会听您的话杀了我呢?一点事儿没有。
这期间还有人推荐卫鞅,那就是和卫鞅关系很好的大夫公子卬。
但是魏惠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些人的意见,你们一个个都和着了魔一样,就会推荐卫鞅,寡人偏不用他!
等到听到秦孝公招揽贤才的命令,卫鞅从容离开魏国,来到了秦国。他找到了秦孝公非常亲近的宠臣景监,景监和卫鞅谈论国事,深深被卫鞅的才华震惊,于是景监将卫鞅推荐给了秦孝公。
秦孝公一看到卫鞅就询问他治国之道,大约所有的君主都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卫鞅从尧舜禹汤讲起,可是没讲完,秦孝公居然昏昏睡了过去。
这学生真不怎么样,还没开始就上课睡觉。
第二天秦孝公反而责备景监,你推荐的是什么人?就会夸夸其谈,动不动就尧舜禹汤!
景监什么都没说,回来问卫鞅,本来挺有才华的一个人,你为什么见了领导说话就那么不中听呢?就不能把你的惊人才华展现出来?
卫鞅非常为难,我说的都是好话啊!这样,麻烦您再安排一次会面,再给我一次机会吧!
景监说那起码得五天以后了,领导对你非常不满意,得让他去去火。
五天之后,景监果然再一次对秦孝公提出了卫鞅的请求,上次没说明白,麻烦您再给个机会呗!
秦孝公再次召见了卫鞅,卫鞅这一次说的是夏商定国顺应天命的事情。
秦孝公真心失望了,看来您是个博闻强识的人才,但是你说的事情离我们现在太远了,就不能与时俱进吗?貌似我们现在用不上。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