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话!
可笑自己当时还以为苏秦是为了骗刺客中计,为他报仇!
领导最恨愚弄自己的人,齐湣王也不例外。
齐湣王恨死了苏秦,虽然苏秦已经死了。
齐湣王恨死了燕国,好你个燕国,居然让苏秦这么折腾我们!想让我们亡国吗?
齐湣王越想越恨,甚至想派孟尝君率兵讨伐燕国。
这事儿说出大天去,都是燕国不对。
苏秦的弟弟苏代劝说燕王还是求和吧,送公子去做人质。
不求和怎么办?
难道燕国能打得过齐国吗?
那可是齐国!
燕王无奈,只能派出质子,苏厉你送他去齐国吧!
要说齐湣王还真是恨苏秦,甚至见到苏厉,还想囚禁苏厉。苏厉大声说,燕王想举国依附秦国,是臣的哥哥劝说燕王,依附秦国不如依附齐国,臣来正是说明这个意思。大王为什么要把对死人的怨恨加到活人身上呢?
苏厉很有发展的眼光,一句话就让齐湣王释然了。
是啊,苏秦再设计齐国,再拿齐国当傻子涮着玩,他已经死了。难道为了一个苏秦,还是死的,让燕国站到对立面秦国那边?
这赔本的买卖齐湣王不会做。
苏厉受到齐湣王的厚待,就留在齐国作了大夫,而苏代则继续留在了燕国作大夫。
苏秦的死讯传开,他的同学张仪为此真心高兴。
苏秦死了,终于这个舞台是属于我的了!
张仪找到魏哀王,说您看看苏秦的下场吧!人和人之间难免有利益纷争,何况是国家呢?苏秦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保,他怎么能保证这么多诸侯国都团结在一起呢?您现在参加合纵,将来秦国最先攻打的就是魏国。那时候您觉得情况会怎样?
五国对阵秦国被秦国打的稀里哗啦的情景还恍如昨日,魏哀王更知道,即使魏国被秦国攻打,五国能不能来救援都是问题。
投靠哪边不是投靠呢?
反正自己也总当不了老大不是?
魏哀王问张仪,现在投靠秦国会不会太晚了?人家能接受我们吗?
张仪说关键看您的心诚不诚,您要是真想投靠秦国,这事儿交给我了。
魏哀王一听这话放心了,准备厚礼送张仪入秦。
张仪来到魏国本来就是为了说服魏国,既然魏国肯投诚,秦国自然没有不应允的。张仪办成了这件事情,就留在秦国为相。
于是魏国投入了秦国的怀抱,而燕国则成了齐国的小弟。
不过一切都在发生变化,比如燕国此时暗流涌动,有新的势力即将登场。
燕国相国子之其人膀大腰圆,脂肪含量比较高,但是身为相国,武艺还很高强。从燕易王开始,子之就是燕国权势最大的人。等到了燕王哙,子之还是那个子之,而燕王哙则成为专职娱乐型领导,寻欢作乐,无所不为。
既然您都专业娱乐了,还让苏秦费劲到齐国实行什么反间计啊?
发展到后来,燕王哙很少上朝,子之有了谋逆的想法。苏厉和苏代在苏秦的安排下和子之非常亲近,经常借助各种场合在诸侯中宣扬子之的实力。
燕王哙派苏代前去齐国看望质子,苏代返回之后燕王哙询问齐国风情,人都说孟尝君天下贤臣,有了孟尝君,齐国是不是又要称霸了?
没想到苏代果断回答说不行。
燕王哙非常吃惊,这样的都不行那什么样的行?
苏代说,有了贤臣,那得用才能行,不用自然不行。
燕王哙说,那我们燕国有这样的贤臣吗?
苏代说有啊,相国就是这样的贤臣啊!
这思想工作做的,真是天衣无缝。
燕王哙本来就懒得理会国事,从此以后更加放权,一切听任子之安排。
又有一次,燕王哙问大夫鹿毛寿,古代那么多贤君,为什么人说起来只说尧舜呢?
鹿毛寿说,那是因为啊,尧舜都能让贤啊!您看,尧将天下让给了舜,舜将天下让给了大禹,所以人们才称颂他们贤明啊!
看来这位又是子之一伙儿的。
这话说的已经非常明显了,可是燕王哙还是不明白,紧跟着问,案大禹为什么传给自己的儿子作君主呢?
鹿毛寿说,大禹也把天下传给了益,那是启后来篡权了。所以人们才说大禹不如尧舜呢!
燕王哙天真的问,那寡人也让位于大臣行吗?
鹿毛寿说,那您可就是尧舜了!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