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是有客户到钱庄存了钱,钱庄根据实际金额开具的类似于“收据证明”的东西,以钱庄的实力和信誉证明此人确实有那么多钱。说起来,就和我们现在银行发的支票一样。
银票的好处就是携带方便,可是坏处也有,那就是只能在发行钱庄兑换。因为全国的钱庄并没有联网的,拿着钱庄开的银票到钱庄领钱那是不可能的事——就如现代拿着中国银行开的支票去工行兑钱,人家睬都不睬你。所以如果在某个城市你拿着当地不方便兑换的银票交易,很多人都不愿意收。
这直接导致了网点越多、实力越雄厚的钱庄去存钱的人也就越多,使得强者恒强,难怪沈天启拼命在各个大小城市争开钱庄了。
为什么没有一种银票可以全国通用呢?既便于交易流通,又便于携带。
有能力统一货币的角色,只能是国家吧?
纸钞!
莫菲菲终于想起了自己要抓住的那点灵光。对啊,为什么不建议国家印制纸钞呢。大齐商业不断繁荣,全国经济流通速度比以往大了几倍,银票由于受兑换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各地交易的需求,所以很多人才宁愿使用白银直接交易造成诸多不便。
印纸钞可行性比较大啊,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国家根据什么来测算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额,总共发行多少纸钞才能符合需求。多了,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少了,容易造成货币紧缩。但是只要国家控制得宜应该没事吧?
于是她兴冲冲把自己的这个想法告诉了沈天启。
沈天启瞠目结舌,他现在已经不把莫菲菲当人看了,莫菲菲简直就是一个挖不完的宝藏,被沈天启划分为非人类的范畴。
“为什么你总是有那么多匪夷所思的想法。朝廷发行纸钞?嗯,确实利于大齐商业发展的现状,但是你这个胳膊往外拐的家伙有没有想过,如果朝廷把持了印钞大权,将给我们钱庄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照你的说法,钱庄需要配合朝廷把银票全部换成纸钞,但是如果换了之后朝廷又偷印大量纸钞,我们钱庄从哪拿那么多银子来兑换?这种损害钱庄的事我绝对不能容许。”
沈天启的话仿佛给莫菲菲满腔热血泼了一盆冷水,彻底把她泼醒过来。她忘了最重要的事,现在的钱庄都是私人所有,而不是被朝廷控制的,而且当下没有强大的计算机联网系统支持,没有完善的金融机构监控和分析市场,朝廷根本没有能力推行纸钞。再退一万步——如果朝廷尝到了好处,谁能保证它不会大量印刷纸钞从钱庄里套现,这不是不可能的事。她又想起了在自己印象中的中国某个朝代,交子超脱时代的发明使那个朝代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动荡,交子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被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自己确实是冒然了啊,不是什么现代先进的东西在古代都是可以实现的,毕竟受时代局限过大。抄搬一些发财的商业理念无所谓,但是想要照抄可以改变大局的经济政策那是自己不自量力了,莫菲菲不由反省自己的妄自尊大。
既然沈天启说不可行,莫菲菲也就没有多想,一心一意投入到赌场筹备中去。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这番话却不知为何被泄漏了出去,猝不及防之下,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莫菲菲与沈天启一起被一个太监宣进了宫中。
沈天启是第一次被皇上召见,心理难免惴惴,莫菲菲与皇上却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她不停用眼神安慰沈天启,让他少安毋躁。莫菲菲猜测着,想来皇上又是有什么事要听取自己的意见。
穿过曲曲折折的长廊,他们在小太监的带领下来到了南书房,一身明黄团龙长袍的皇上端坐在堆满奏章的案几后一边办公一边等待他们的到来。
参拜过后,莫菲菲抬眼瞄了一眼满脸威严的皇上,与自己很久前见过的那一次比起来皇上消瘦了一些,这个雄心勃勃要带领大齐走向繁荣富强的君主在背后一定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吧?即便是皇上,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
皇上看低头垂手的莫菲菲,月余前炼无极关于“天命之子”的论断解开了他的心结,他不再渴望知道谁才是真正的天命之子,管他是莫浩凡还是舒安磊,只要朕善待每个对大齐有贡献的人才,何愁大齐不兴盛。
果然,皇上开口就问他们几天前关于“纸钞”的讨论。
莫菲菲一点也不诧异皇上为何会知道他们的谈话,想必京城里埋伏着无数类似于东厂探子般为皇上服务的人吧。
她示意沈天启来说,因为毕竟沈天启深谙这个世界的金融情况以及经济政策。沈天启恍惚了两秒钟后开始侃侃而谈,把纸钞的利弊说得清清楚楚。
“妙哉,纸钞的出现确实可以解决银票流通不便的难题,但是你说的那些缺点也不无道理。”皇上抚掌,然后和沈天启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热切的讨论。他一心在全国推行商业,而沈天启又是金融大鳄,两人可以说是一拍即合,说得唾沫乱飞星月无光,简直就差互相握着手大叫一声“同志”了。
莫菲菲无聊的打了个呵欠,根本没有兴趣参与他们的谈论。她干脆悄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