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皇帝一直不立储,除了担心出现第二个可以威胁皇权的胤礽之外,主要是在老十四和弘皙之间摇摆不定。>
现在,老皇帝问玉柱,弘皙可堪一用>
玉柱又不傻,他怎么可能明确站队呢>
“回汗阿玛,说句心里话,无论您选中了谁,臣儿都绝对支持。”玉柱的纯臣立场,站得极稳,完全不可能引起任何争议。>
老皇帝的龙心大悦,轻声叹道:“痴儿啊,你就不为你自己谋算一二”>
玉柱振振有词的说:“臣儿本外室贱子,蒙您老人家的不次拔擢,方有今日之荣耀。古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您赐于的不世天恩呢对您老人家尽忠,乃是臣儿的本分。至于将来的事儿,臣儿真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实话说,将来若是不受重用了,臣儿躲在家里,安享富贵,也是挺舒坦的呢。”>
老皇帝眯起两眼,定神一想,玉柱还真没撒谎。>
只要被贬了,玉柱一向都是,既不吵,也不闹,安安静静的享受奢华的生活。>
以玉柱的显赫家世,只要他不学鳌拜的揽权,就算是未来的皇帝不待见他,充其量也就是罢官而已,总不至于杀了他吧>
“唉,朕欲传位于弘皙。无奈何,诸皇子皆已成势啊”老皇帝仰天长叹不已,纠结之情,完全无法遮掩了。>
玉柱暗暗冷笑不已,老皇帝简直就是活该啊!>
想当初,康熙四十七年,老皇帝一废皇太子胤礽之后,若是早立弘皙为皇太孙,同时剪除老八的势力,其实尚有可为。>
但是,老皇帝的私心太重了,惟恐弘皙担任储君之后,会彷效其父的故伎,拉帮结伙的对抗皇权。>
更重要的是,老皇帝一直有个隐忧,万一弘皙将来替胤礽翻桉了,他的圣君之名,还能保得住么>
老皇帝犹豫再三,迟迟不决之下,新立储君之事,就给耽误了。>
现在呢,老皇帝的身子骨,除了轻微中风,导致的右手无法灵活提笔之外,倒也别无大碍。>
所以,老皇帝觉得,他还可以向天再借至少十年,此时再立弘皙为储君,完全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然而,老皇帝万万没有料到,这都已经是康熙六十年初了,他的阳寿即将耗尽>
不客气的说,老皇帝去见顺治之日,为时不远矣!>
关于皇位的传承,玉柱从不打算插嘴。>
反正吧,不管老皇帝将来想立谁为新君,玉柱到时候若不反击,必是和中堂的凄凉下场。>
索额图并无反意,却被老皇帝斩草除了根,殷鉴不远也!>
玉柱回府更衣之后,秀云皱紧了眉头,小声问他:“爷,除夕的夜宴,八十九若是不回来的话,恐惹老太爷生气啊”>
嗯,这的确是个大麻烦!>
自从隆科多独宠九十之后,玉柱为了避免家乱,索性安排李四儿和弟弟八十九,去了他的那座镇国公府。>
别的日子,倒也罢了。>
除夕之夜,正是阖家团圆守岁之时,若是少了李四儿和八十九,隆科多的面子上,就不太好看了。>
不过,以玉柱对李四儿的了解,她绝对不可能再给隆科多一隆科多一丁点的面子。>
实话说,当年的李四儿,被隆科多宠上了天,要星星不给月亮。>
如今呢,李四儿对隆科多的怨恨,肯定是无边无际的上不封顶。>
玉柱端起茶盏,凝神细想了一阵子,最后,只得叹息道:“别人倒没啥,你我二人,只能在这里吃除夕宴,然后再带着孩子们,去那边守岁了!”>
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
家务事的难点,就在于,感情的帐,压根就没有准确的计量单位。>
迫不得已之下,玉柱只能彷效以往给老干部们拜年的老套路了。>
上半夜,陪着隆科多用膳。下半夜,去陪李四儿守岁。>
秀云听了玉柱的安排后,不禁长舒了口气。>
公公和婆婆闹不和,儿子和儿媳妇,肯定会被夹中间,左右不是人。>
如果是寻常人家,根据亲疏远近的选边站队,倒也使得。>
但是,隆科多再次回任了步军统领之后,玉柱还真不能马上和他彻底闹翻。>
抢回新军的兵权,玉柱倒是可以把心一横,干脆来个斩将夺权。>
但是,夺回九门步军的指挥权,真要是宰了隆科多,就成了子弑父的大逆不道。>
很显然,这种下克上的恶名,对于牢牢掌握住八旗步军营的兵权,就极为不利了。>
当务之急,玉柱必须先稳住隆科多,让他一直存有血浓于水的舔犊之情,这才是最佳的选择。>
“爷,若是老太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