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历史小说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四十三章 雷达初显威(上)(5/6)

第五百四十三章 雷达初显威(上)(5/6)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
走进不科学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于12个小时之前,不过由于效率问题,直到刚刚才出了结果。”

“也就是说在我们推导出的这份结果中,其实包括了过去十二个小时的天气预测情况。”

老郭闻言点了点头。

这句话倒是不难理解。

按照他们事先的安排。

那台气象多普勒雷达每隔20分钟会收集一次数据,数据经过过滤传到首都计算机所,再由计算机所处理成参数场后送回基地,由叶笃正他们进行进一步的计算。

如此反反复复,过程一直持续了十多个小时,接近半天好说了。

虽然由于计算效率的问题,这些数据没办法瞬时或者短时得出结果。

但这个情况并不影响过去十几个小时的气象预测结果客观存在——只是它们失去了时效性罢了。

不过从参考角度来说。

过去这12个小时的天气情况,倒是能对推导结果进行一定的验证。

好比某人寄了封猜测未来半年时局的信,由于各种原因送到收件人手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一年了。

这封信虽然失去了传递信息的意义,但却可以来验证写信人对时局的判断和眼光是否正确。

想到这里。

老郭不由看了眼叶笃正,思索片刻,对他问道:

“叶主任,报告上有关过去这12个小时的预测结果是怎么样的?”

叶笃正将文件朝他翻了个面,露出了上头的内容,介绍道:

“郭工,您看。”

“根据预测结果显示,过去12个小时内降雨粒子的多普勒反馈较少,所以整个金银滩草原上都不会有降雨出现。”

“但垂直起沙效率较高,气溶胶的长直向量呈现区域性分布,垂直判别变量非常明显。”

“所以根据数据拟合,我们判断可能会在中午11点到13点间,出现小强度沙尘的西北风。”

老郭静静听完叶笃正的介绍,立马看向了一旁的周材,对他问道:

“周助理,草原今天的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周材作为基地的厂长助理,当日的气象情况属于他每天必须跟进汇总的数据。

在数据化沟通尚未出现的眼下这个时期,他拿到整体气象情况的时间甚至要早于叶笃正和陶诗言。

听到老郭这番问话。

周材立刻取出了一个小本子翻动了几页,快速说道:

“过去十二小时草原上确实没有降雨记录准确来说整个海晏县都没有,倒是边上的湟源县下了一场小雨,持续时间40分钟左右。”

“至于沙尘哦,确实有一场沙尘记录,是畜牧副业队同志汇报的。”

“沙尘的起始地点在六分厂附近,时间是下午一点半左右,方向确实是西北风。”

听闻此言。

现场的氛围顿时变得有些微妙了起来。

没下雨,又出现了沙尘

前12个小时的预测

居然准了?

过了片刻。

一直沉默的程开甲开口了,他的脸上依旧保持着很克制的冷静:

“信息都对得上,不过几位同志,我认为这种情况存在有一定的偶然性,至少单靠这些结果说明不了太多的事情。”

“一来草原这边半天不下雨很常见,二来如果我没记错,现在这个季节金银滩出现的沙尘应该基本上都是西北风。”

“所以想要确定推演结果是否准确,我认为还要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评估。”

听闻此言。

现场几人也赞同的点了点头。

学过地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在夏季。

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

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

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因此在西海这个地方。

冬、夏两季的西北风占比多达80%以上,偶尔才会出现东南风。

所以单凭半天没下雨和小规模西北沙尘的描述,确实证明不了太多东西。

想要证明推导结果足够准确,还必须要经过一次更大的考验才行。

想到这里。

老郭又看向了叶笃正,对他问道:

“叶主任,推导结果对接下来的天气预估如何?——唔比如说有没有降雨天气的预测?”

“降雨啊”

叶笃正闻言,脸上不由浮现出了一丝微妙的表情:

“当然有,而且时间距离现在很近。”

老郭心中一凛,追问道:

“哦?什么时候?”

哗啦——

叶笃正又翻过了一页报告,看着上头的结果对老郭说道:

“三个小时后,也就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走进不科学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