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是后者,我们现在的技术是前者。”>
“他们想走这个方向,我仔细想了一下,应该是考虑到了升阶元素,也就是一阶铁、一阶锂表现出更好的导电性……”>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都听的头脑发晕。>
但最后一句还是听明白了。>
徐老师马上恍然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不把升阶材料卖给他们?”>
“当然不是。”>
王浩笑道,“应该多卖一些,让他们放手去研究吧,我已经能确定,使用升阶材料去研究湮灭物理是走不通的!”>
“……”>
“……”>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对视一眼,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反应了。>
这算是坑人吧?>
但也不能这么去想。>
他们并没有发布误导性的内容,只是对方选错了研究方向,他们总不能去提醒竞争对手吧?>
王浩继续道,“其实,即便他们知道升阶元素的方向走不通,也根本不用担心我们的技术被赶超。这个计划本身是存在问题的。”>
“什么问题?”徐老师问道。>
“经费太低。”>
王浩道,“530亿美元,听起来很庞大,实际上,针对湮灭力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换成是每年一千亿美元以上,连续五年,可能会有点机会吧。”>
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惊讶的张大了嘴。>
一年一千亿美元?>
连续五年?>
如果类似的话出自其他人之口,他们肯定会问上一句,“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王浩可不是随便说的。>
强湮灭力场的研究可太不容易了。>
一路走来,实验组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关,有着《科研的馈赠效果,他们一直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这才是最根本的。>
从最初的磁化现象发现,到制造出叠加力场设备,再到基础超导材料的研究,一步步的底层布局设计、螺旋力场的研究,等等。>
后来又研究直流湮灭力场技术……>
一步步、一点点。>
不断提升。>
之前国际会拿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和他们进行对比,认为他们的技术领先湮灭组织五年左右。>
这是从研发总计时间以及‘湮灭力场强度’进行的分析。>
可实际上,以常规研发速度来计算,他们的技术最少领先湮灭组织二十年以上。>
湮灭力场的研究非常烧钱。>
一个小技术的提升,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研究,实验花费超过十亿美元很轻松。>
看看国际湮灭力场组织就知道了。>
即便是有反重力技术以及公开资料支持,花费一百多亿美元以及一年时间,也只制造出了4倍率左右的强湮灭力场。>
他们的研究之所以很轻松,是因为有‘正确方向’指引。>
正确方向实在太重要了。>
其他科技上举例来说,他们早已掌握超导电池技术,并使用超导电池制造出了空舰系列飞行器。>
阿迈瑞肯方面,则一直没有研究出来。>
王浩和第二决策人以及徐老师谈了很多,也说起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国际湮灭理论组织的研究才是正确的。”>
“他们制造的强湮灭力场倍率不高,但也只是对比我们而已,如果没有我们,他们就是最先进的。”>
“只要顺着方向去研究,就有希望不断提升,到时候,发现射线也很正常……”>
“可惜了尤拉尹诺沃提尼……”>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走在了湮灭力场实验组最初的方向上,就是不断研究提升湮灭力场的强度,再结合磁场挤压的方向进行研究。>
如果继续下去,早晚会发现射线。>
现在……>
难了!>
在失去了阿迈瑞肯方面的支持以后,国际湮灭理论组织连制造第二台设备的资金都是问题,组织是否能维持下去也成了未知数。>
……>
在和王浩谈了一下湮灭力场的研究问题后,第二决策人和徐老师顿时变得心情舒畅。>
他们感觉有两大收获。>
一个是了解到阿迈瑞肯的新计划走错了方向。>
另一个就是射线的问题。>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有机会发现射线,可他们的研究已经进行不下去,再继续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
未来很多年内,射线都会是国内独有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