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存在很大差距,但他们至少能制造出强湮灭力场,只要重新加入国际湮灭理论组织,就能掌握最基础的技术。>
第三个方向就是试着和种花家合作。>
这个方向是最不被看好的,因为种花家没有任何理由和他们合作,也不可能平白的分享技术。>
不过一号决策人认为,还是应该给对方压力,不让对方轻松舒心的发展。>
所以他们马上和种花家的高层联系,并对外宣称希望能够加入种花家的核聚变项目。>
这是真实想法。>
所有的机构、国家的判断都差不多,他们认为种花家的核聚变研究大概率不会成功。>
但是,加入核聚变项目有益无害。>
他们能从中了解一些技术和设计问题,顺便探究一下王浩团队掌握的高端强湮灭力场技术。>
同时,舆论公式也开始了。>
很多有影响力的人站出来表示,“可控核聚变研究是全人类的事情,代表着人类能源的未来,必须要进行国际合作,来增加实现的可能。”>
“湮灭科技需要所有国家一起研究……”>
“在清洁能源领域技术上,各个国家应该摒弃前嫌、同心协力,共同构建地球美好的未来……”>
……>
阿迈瑞肯发起的舆论攻势,看起来是很浩大,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用处。>
摒弃前嫌、同心协力?>
别说是种花家、王浩团队了,阿迈瑞肯想重回国际湮灭理论组织都遇到了阻碍。>
虽然他们没有表示退出国际湮灭理论组织,但却停止了对组织的资金支持,‘第二期’的五十亿美元没有到账不说,还撤走了绝大部分学者,转而专攻格鲁姆湖计划。>
现在阿迈瑞肯再想重新加入,自然就会有一系列反对的声音。>
核聚变装置设计组。>
第一次会议结束以后,各个小组快速进入到工作中,因为设计组才刚刚成立,后续又有不少新人到来,他们来了以后就惊讶的发现,工作似乎已经开始了。>
各个小组都忙碌个不停。>
新人们甚至没有时间适应环境,到来的第一天就给安排了工作。>
王浩则相对清闲一些。>
他已经完成了主框架的设计,后续就是和其他人一起完善细节,但研究上来说,总是会有事情找上来。>
这天,汪百川和邓林山一起找过来。>
邓林山是计算机组的负责人,计算机组的先期工作是制造一个模拟系统。>
核聚变装置的模拟系统,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对内部等离子体的模拟,等离子体的问题和常规运动不同,有着各种各样‘难以琢磨的行为’。>
其计算会牵扯到不稳定性、湍流等方程。>
这一类型的方程,都是高难度的偏微分方程,绝大部分只能做近似计算,模拟就会牵扯到准确度的问题。>
邓林山的能力很强。>
他参与过‘人造太阳’项目的模拟程序设计工作,而且是负责人之一。>
现在制造计算机模拟系统,也直接拿来‘人造太阳’项目的模拟程序做参照。>
邓林山是这么想的,可真正投入工作并和汪百川讨论一下氘氘反应的能量问题后,他就发现连开头都做不了,因为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氘氚反应变成了氘氘反应。>
其次,反应环境是高强度的反重力环境。>
最后,点火方式大大改变。他根本就无法理解,反重力环境下如何实现点火,反应又是如何展开的。>
这还怎么模拟?>
喜欢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请大家收藏:(.sodu777.)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