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的很干脆,仿佛有点儿迫不及待。”>
“如果换做是我,一定多留一个星期,这种成果啊……攻克了这个问题,核聚变的研究能进入下一阶段了吧?”>
杨军好笑的摇头,“所以你不是王院士啊!”>
“什么意思?”>
其他人也都看过来。>
杨军道,“你们啊,对王院士还是不了解。在看待研究的问题上,我们的时间观念是不一样的。”>
“你们觉得一个月时间很短,但王院士是觉得很长,而且他明显不喜欢材料研究。”>
“至于成果……”>
“你们觉得王院士,会在乎这个成果吗?”>
一群人被问住了。>
他们仔细想想觉得很有道理,最顶尖材料的研究成果,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换做是王浩根本就不在乎。>
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基本材料,包括β铁、a钨、a硅、a氢……等等,都是王浩带领团队研究出来的,最后的致密材料制造过程,也是王浩的湮灭力场实验组完成的。>
现在的成果也只是应用材料研究。>
王浩则是研究新元素、新物质以及新技术,做的都是国际最尖端科学领域的工作。>
只能说,他们和王浩的差距太大,根本不在一个次元级别上。>
……>
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就是核聚变设计的材料难关中,难度最高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研究。>
半个月以后,金属材料实验室基本确定‘β铁钨-003’符合要求。>
之所以说‘基本确定’,是因为后续还要做检测,材料寿命的检测可不是半个月能完成的。>
他们必须持续性的给与压力,来测定‘β铁钨-003’的承受力和使用寿命。>
这关系到点火持续时间。>
虽然核聚变设备可以‘熄火暂停’,中途也肯定有‘填装材料’等方面的需求,但内层隔热材料更换可不容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不是暂停几天能完成的。>
不管怎么说,‘β铁钨-003’最低也能成为‘内层材料的解决方案’,到此材料方向的大难关都被攻克,剩下的一些小的材料需求,都是可以替代解决的,研究也相对容易一些。>
当研究成果向上提交后,徐老师马上就联系了王浩,谈了一下核聚变研究的下一步工作问题。>
然后,带着复杂的心情叹了口气,“终于到了这一天!”>
他指的是核聚变研究进入制造阶段。>
徐老师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因为王浩的团队提供了太多高端材料和技术,只要正常研究下去,很大希望能解决各种材料难关。>
现在只是比预计有些提前。>
或许主要原因还是王浩亲自参与了研究,否则‘抗中子冲击的抗压隔热材料’还要等待很久。>
下一步工作就复杂了。>
核聚变设计阶段已经可以收尾,后续就可以开始讨论制造的问题,而制造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他们要需要筹备大型的会议。>
很多领域的人士都要参会去讨论核聚变设备的制造,他们的计划是准备依靠核聚变设备建造发电站。>
这是一般路线。>
如果是建造发电站,就不用限制设备的大小,占地面积再大也可以接受,要求自然就低了很多。>
但是,建造发电站也有很多问题。>
比如,在哪里见到发电站?建造好以后,替代哪些发电厂?后续的设备调试、实验,会不会造成影响?>
另外,预期投入是多少?如何筹集资金?>
整个建造过程中,有哪些机构、工厂参与,保密问题如何解决,有哪些研发机构参与……>
等等。>
这里面的问题实在太多,太复杂了。>
喜欢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请大家收藏:(.sodu777.)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