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能制造5.8倍率的力场,如果添加高磁干涉,再加上内置核反应堆,能制造的场力强度有多大?”>
“7倍率左右。”>
“只有七倍率?”>
“对。”>
王浩解释道,“磁场挤压可以提升湮灭力场的强度,但提升也是非常有限的,内置高热源也是如此。”>
“他们依靠那一台设备,再加上所掌握的技术,制造七倍率的湮灭力场是有可能的,更高……”>
他说着摇了摇头。>
徐老师对王浩说的数据自然是非常相信的。>
在湮灭力场的研究方向上,王浩就是最专业的人士,没有人能比他对此更了解了。>
徐老师思考了一下,“我记得格鲁姆湖计划的负责人好像说过,他们制造的新设备可以制造七倍率的场力。”>
“我也知道,但估计就是个目标。”>
王浩道,“他们用的还是湮灭组织‘第二代’设备的技术,即便做了一些完善,再加强内置的核反应强度,我估计,能达到6.5倍率已经很不错了。”>
“那好吧。”>
徐老师点头道,“我和其他人再讨论一下。王院士,你有空也回一下西海大学,看看那台设备情况。”>
王浩明白徐老师的意思。>
徐老师是担心设备上存在关键技术泄密的可能,毕竟有些不经意的设计可能会泄露信息。>
王浩处理一下手头上的工作,推掉了下一周的会议安排,马不停蹄的返回来了西海大学。>
他找到了颜静、向乾生、刘云利等人,组成了一个专门的小团队,来对老设备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这次的分析和研究还要做一份详细报告,来确定老旧的设备上,不会存在关键技术泄露的可能。>
……>
国际湮灭理论组织。>
比尔-布莱恩以组织的名义联系科技部门以后就没有在意,他根本没有想过科技部门会同意进行技术合作。>
相比王浩团队的技术来说,他们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合作等于是单方向的学习。>
这种合作不会有人同意的。>
可等到第三天的时候,专门负责处理类似事物的克罗姆-鲍勃,满是惊讶的找到了比尔-布莱恩,“科技部门给了回复,你一定想不到他们说了什么。”>
比尔-布莱恩疑惑问道,“不会直接骂我们吧?”>
“当然不是。”>
克罗姆-鲍勃说道,“他们说让更高级别的官-员,也就是有资格谈其他领域技术合作的人过去谈。”>
“啊?”>
比尔-布莱恩顿时也惊讶了,马上追问道,“还有呢?”>
“他们的回复中,提到了一台高端的强湮灭力场设备,常规就能制造接近6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克罗姆-鲍勃说的非常认真。>
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高端的设备,因为他们的‘二代设备’常规只能制造接近5倍率的强湮灭力场。>
任谁都很清楚,设备更新换提升会越来越小。>
常规接近6倍率的强湮灭力场设备,肯定会超过他们论证出的所谓‘三代设备’。>
虽然科技部门的回复中,没有具体谈到怎么合作,但是,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确。>
他们就是用设备作筹码,来进行某些方面的合作。>
比尔-布莱恩明白过来,找到尤拉伊-诺沃提尼说了起来,诺沃提尼听到‘接近6倍率’的数值,马上想到去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时,看到的那一台‘高端强湮灭力场设备’。>
何毅介绍的时候,就说过具体数据,“最高超过5.8倍率。”>
这就是接近6倍率。>
“正常来说,他们不会有两台性能接近的强湮灭力场发生设备。”诺沃提尼停了一下,继续道,“他们说的设备,应该就是我见到的那一台。”>
“怎么样?”>
“很厉害!”>
诺沃提尼道,“我在周围仔细看了,上面有很多我们能学习的东西。另外,接近6倍率代表什么,你也知道……”>
布莱恩用力点头。>
如果常规湮灭力场强度就能达到6倍率,再加上内置核反应堆以及外层磁场干涉,场力强度就可能会接近7倍率。>
这就太有吸引力了!>
格鲁姆湖计划项目组负责人罗纳德-诺兰声称,他们的新设备能制造7倍率的湮灭力场。>
但实际上,可能性非常低。>
他们使用的是同样的高压混合材料,底层材料布局也不可能做大的修改,常规能制造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