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直接被忽略了。>
不管是完全吸收电磁波也好,反射出二阶波也好,反正二阶波暂时是无法检测到的,自然就等于完全的吸收。>
研究之所以是研究,是因为有需要研究的地方。>
这个材料并不成熟。>
虽然已经确定能够吸收电磁波,但并没有详细研究吸收的强度上限,同时材料还带有一定的能量辐射。>
“所以需要对于材料的性能进行详细的测试,看是否能够达到标准,还有对于材料的稳定性以及其他方面做检测。”>
“同时,要解决的就是能量辐射问题。”>
许伟平对于雷达涂层材料有了解,他马上就捋清了研究的方向。>
首先,就是做各种检测。>
然后,就是选取一些特别的化学材料,和‘棕金’进行混合,看是否能够降低能量辐射。>
这类型的化学材料很多。>
后续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正式进入到从实验到应用的研究中。>
应用相比实验的需求更高,比如,最简单的,作为涂层材料使用,颜色是个问题。>
绝大部分战机都不是深色的,是因为颜色要和天空照应,才能有更好的隐形功能,一个深色的飞行器就太显眼了。>
许伟平仔细思考着研究问题,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眼前的发现就是对他全部努力的否定。>
之前他的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但反重力飞行器的研究、强湮灭力场制造的隐形,都和他的研究没有关系,只是研究支持方向有了变化。>
现在就不一样了。>
‘棕金’的性能简直是跨次元的,让一切和雷达隐形相关的研究变成了鸡肋。>
这就好像是武器发展历史一样。>
千年前的人类不断研究着近身武器,也就有了好多的名剑、名刀以及战场的长矛、战戟等等。>
后来,枪械、火炮等武器的发展,让近身武器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
许伟平感觉自己就是一名锻造大师,专注于研究打造近身武器,结果发现军-队里开始出现了枪械、火炮。>
他的研究就失去了价值,并感觉自己已经被时代所淘汰。>
现在许伟平也只能带着哀叹继续研究了。>
……>
于此同时。>
王浩依旧留在梅森数实验室,和其他人一起研究‘棕金’问题,准确的说,是‘强湮灭力场下的元素变化’。>
这是一项总结性的研究。>
他们已经发现了元素变化的三种形态,一种就是升阶的a态,一种是‘未来元素’的β态。>
现在则是第三种——>
“半β态。”>
王浩认真说道,“半β态,或者β-态,可以这么称呼,我认为,棕金就是一种未发现过的特殊性态。”>
“这种性态和元素有关。”>
“比如,铁、锂等,强湮灭力场下,会受到特异现象影响,从而形成a态的元素,就不存在‘β-态’。”>
“金元素,是我们发现的第一种,具有特殊‘β-态’的元素。”>
“虽然我们还没有实验发现,但我认为存在‘β-态’的元素,达到特定湮灭力场强度时,就会全部转化为β态,也就是未来元素。”>
他对于元素形态变化做出了总结。>
会议室里有很多人,包括保罗菲尔-琼斯、海伦,包括罗大勇、张志强,还包括黄振、肖海东、张鹤等等。>
每个人都听的很认真。>
王浩扫了一遍会议室,有些遗憾自己的好弟子丁志强不在,只能用张志强来代替,不由的叹了口气。>
现在丁志强是被重点培养的人才,他代表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参与核聚变项目的工作,是湮灭力场技术支持方向的研究员。>
他正和湮灭科技公司的团队在一起。>
这也是学习过程,他需要了解‘致密材料技术’,也包括‘未来元素’的一些内容,甚至还包括湮灭力场技术。>
如果再近一步,他就能接触到f射线技术。>
实际上,丁志强也知道f射线,还以此和王浩一起研究,只不过是王浩带着研究,没有资格直接接触。>
“培养人才,还是很重要的。”>
王浩思考着摇摇头。>
会议室里的众人都分别发表自己的看法。>
黄振认为强强湮灭力场环境下的元素变化,和原子核直接相关,“如果只是论证电子轨道变化,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这只是磁化反应而已。”>
“元素不同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