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无论如何也发动不起来,坦克就成了固定炮塔。
神朝官兵斗志昂扬,他们把装甲薄弱的老式坦克摆在后面充当火炮,勉强算先进的“刘帝系列”坦克绑上沙袋接近拔松庄。
行进途中的神朝坦克炮塔剧烈抖动,炮手几乎无法进行瞄准,除非到了五百米内才有把握击穿敌人的装甲。
拔松外围的“面条二型”也就才十几辆,双方的激光测距光束一经接触,胜负就没有了悬念。仅仅几秒钟内,几辆靠前的“刘帝二型”变成几团火花,沙袋没能削弱多少穿甲弹的冲击力。
余下的神朝坦克和步兵不敢贸然前进,正规军历来讲究兵种配合,方归仁麾下的几个团长开始等待增援,他们的下属选择用直射火力轰击敌人。
驻防拔松庄北侧的两个蛤军轻步兵团同样是块不好啃的骨头,神朝部队碰上了蛤国著名的“麦道福”部队。
“麦道福”并非特指某个民族,而是一种特殊身份,“麦道福”成员在过去不需要向君主缴纳赋税,他们拥有蛤国东部大片肥沃的庄园,但是必须响应国家号召参军作战。
最初的“麦道福”由游历四海的贫穷难民组成,他们一律留着夸张的胡须,这群尚武的斗士组成了令人闻风丧胆的骑兵部队。近百年前,“麦道福”就在漫天风雪里追击溃逃的江先主大军,他们几乎在饮马河战役中生擒那位枭雄。
科技进步让传统骑兵退出舞台,“麦道福”成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不能操作太复杂的武器装备,最后变成一支有着独立预算和指挥体系的轻步兵部队。
任何人只要有所谓的“麦道福”精神就可以报名参加他们的队伍,当年蛤国人民党发动政变,骁勇善战的“麦道福”打退街头的“陷阵营小将”,所以愈发受到官方的倚重。
“麦道福”成员基本上都是坚守传统的锑族和克族人,他们不能和棕人友好相处,生活在尚武而贫穷的蛤国边境,参军和成为运动员是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体能自然比“科举兵”好上不少。头戴特制貂皮帽的“麦道福”成员都信奉“永明教”,他们的凝聚力可想而知。
神朝军队沿着蜘蛛网般的公路接近拔松庄,许钊和安排的两个炮兵阵地把密集的炮火射向这座小镇,炮兵冒着遭受空袭的风险拒绝转移阵地,这是分秒必争的时候。
“麦道福”在临近村庄的斜坡上挖掘了散兵坑,他们的手法娴熟专业,坑道里还有专门的手榴弹槽。神朝坦克炮塔上的榴弹发射器连连射出空爆弹,远方牵引火炮的射击则把村边的高大树木震倒,地面上只留下漆黑的深坑。
一名无所畏惧的“麦道福”连长居然背着双手站在散兵坑上方,近处嗖嗖作响的枪炮声和爆炸掀起的沙土似乎并不存在。针对“永明教”的虔诚信仰强化了他的勇气,似乎异教分子的子弹无法杀伤他,这让到来的神朝官兵觉得其他蛤国部队只是拿着先进武器的战俘。
拔松庄里还有几辆安装着推土铲的老旧坦克,蛤军在呼叫支援的同时临时构筑起一道由瓦砾组成的土墙。
“麦道福”在老旧的黄土房舍间朝接近的步兵战车开火,迎面而来的机炮把一堵堵土墙击倒。
防空履带车掩护着老旧的“刘帝一型”坦克抵达拔松庄东侧,大队步兵正离开运兵卡车准备参加短兵相接的巷战。赶来骚扰敌军的武装直升机把成片的火箭弹抛向村庄,火箭巢的威力或许难以击穿坦克装甲,但是足以引发地面部队的恐慌和错愕。
蛤国装甲兵仍旧占据着前方旷野,过时的神朝坦克难以在这样的距离击毁“面条式”,敌方的援军即将赶到,所以四十多辆“刘帝一型”坦克全都加速冲向对面。几个驾驶“面条二型”的车长变得犹豫不决,他们担心进入敌方能直接击穿正面装甲的距离,这些坦克车体过大,退到村庄内不方便转弯。
神朝装甲兵在冲锋时连连开火,有时直接冲向敌方坦克的侧面,希望把对手直接顶翻,“面条式”的重量优势发挥作用,神朝军队昔日在取水岭用过的策略失败了。
急于取得突破的林登万用无线电联络躲在东都的空军总司令,通讯信息的加密等级很高,联军有可能意识到这个位置有条大鱼,然而现在不是思前想后的时候。
林登万询问说道:“空军能提供多大帮助?”
稀里糊涂的吴家声回答道:“千机大出动。”
恼火的林登万知道这就是个笑话,他继续说道:“我不要那些老掉牙的玩意,你把几个比较好的飞行队都派到一线,确保许钊和能实现突破。”
神朝空军的机队里还有上百架名为“鲲式”的战斗机,这是江后主初年研制的单座双引擎战机,本身机体很小,电子设备没有几样,看上去就像个玩具。一般而言,战机的名称越是响亮,性能就越是糟糕,因为好听的名字都被早期机型挑走了。
“猢狲”不指望这些老飞机可以返航,那些飞了不到二十个钟头的飞行员能实现一次投弹就很不错了。
联军方面通过预警机和地面雷达发现倾巢出动的神朝机群,西南方面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