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关系重大,崇祯也不能不谨慎行事。>
“君上,此等大事,奴才那里知道,但是奴才觉得,如今好像除了张睿的这个主意之外,也没有别的法子。”>
“一旦让那些拜火教的势力坐大,怕是大明的半壁江山也将落入贼手。”>
“与其如此,还不入放手一搏。”>
“还有,请恕奴才多嘴,如今的两淮似乎也不听君上的调派,他们只知道有节度使黄德功,安知有君上和朝廷的存在。”>
王承恩说道。>
这些话字字珠玑,都说进了崇祯的心坎里面去了。>
崇祯豁然开朗,他已经知道怎么做了。>
他立马来到御案前,书写了一道诏书,诏令张睿以监军的身份,接掌两淮大营,负责平叛事宜,如有不服从调派者,可先斩后奏。>
“诺!”>
王承恩也没有二话,旋即赶紧行动起来。>
他安排了八百里加急,火速将崇祯的这一道诏令送往淮安城,交给张睿,令他按其计划行事,平定南部的叛乱。>
之后。>
北上阻击高仙芝的叛军。>
一切做完好,崇祯和王承恩也只能听天由命,希望天佑大明,张睿也能再创奇迹。>
“君上,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天塌不下来。”>
王承恩极有耐心的劝诫起来。>
“王承恩,你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刁民想要起事?难道他们真的活不下去了吗?”>
崇祯问道。>
“君上,您可问住奴才了,我那里懂这些,您可以问问朝中的诸位大人,他们都是朝廷的栋梁,一定知道原因。”>
王承恩连忙告罪。>
他当然知道原因,只是不能讲的,一旦说出来,那就是欺君之罪,这是会要人命的。>
大明国的问题太多了。>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穷,朝廷穷,君上穷,老百姓穷,但唯独那些商人、地主以及各级的官员却是肥的流油,你看前几天抄家,那一个当官的不是家缠万贯。>
“他们?”>
“栋梁!”>
“王承恩,你也学会开始搪塞寡人了,是吧?”>
“你有什么话就说,别藏着掖着。”>
崇祯说道。>
“君上,其实,有些话本来轮不到奴才我说的,但您这么说,奴才也只能冒死进言几句,只希望君上能宽恕我接下来的冲撞之罪。”>
王承恩说着就跪拜在地上,极为认真的说道。>
他接下来的话,可谓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赌上了。>
“好,寡人准了。”>
崇祯颔首,说道。>
他也没有想到王承恩居然突然变得这么严肃认真,所以,他也在好奇后者接下来会讲什么。>
“谢君上开恩。”>
王承恩闻言,站了起来。>
拱手叩拜。>
“君上,奴才斗胆进言,其实大明国如今最大的弊端,乃是君上您的,是您自登基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导致的,当初君上你为了对付魏忠贤的阉党,借助东林党的力量,后来,您处处和东林党人妥协,导致权力旁落,也让东林党祸乱天下。”>
“如今大明国最大的毒瘤,就是东林党人。”>
本站已更改域名,最新域名:>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