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军史小说 > 家兄朱由校 >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叶向高入阁(3/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叶向高入阁(3/4)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
家兄朱由校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万岁、恐怕这无法实现……”

太仆寺、这是一个有财政管理职能和财政资源的衙门,作为明代负责马政畜牧的机构,太仆寺掌握的重要财政资源就是马户,草场和马匹等大量的马政资源。

马户指的是养马人户,这些人户由明代政府官方编佥在一起强制性的摊派养马的徭役任务,所谓编佥就是指明代政府按照规定将几户人家编在一起合伙饲养一匹马或者按照田地数量饲养。

按人户编佥的免去他们的其他徭役,按田地编佥的则免去田地的税粮,通过免粮免役实现内地养马徭役的物质基础。

以太仆寺的记载,弘治时期太仆寺掌握的养马人丁超过了六十八万,而田地则超过了一千六百万亩。

这还是一百年前的情况,眼下或许太仆寺的田地又变多了不少,而这还只是田地,另外还有牧场。

太仆寺的牧场,一般由朝廷官方提供给各地养马人户的草场,而太仆寺的草场土地多达四百多万亩。

拥有这样数量庞大的田地和草场,太仆寺自然不会穷。

自成化二年开始有了稳定的白银收入以后,成化四年太仆寺就修建了专门放太仆寺白银的常盈库。

起初、常盈库的白银收入并不多,每年不过三万多两,但是到了正德年间就增长到了十八万两,而嘉靖年间增长到了七十多万两。

隆起开关之后,常盈库最高收入七十八万两,而后虽然有所回落,不过每年收入也保持在四十万到六十万两之间。

这些白银均属于马政资源,原则上仅允许用来购买马匹,故称为“马价银”。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随着赋役折银的政策推行,太仆寺的马政资源管理也从管理马户,马匹,牧场等实物变成了对货币的管理,包括马政资源的改折,马价银的征解等等。

常盈库中的存银到嘉靖、隆庆时期多达一千多万两,而作为国家财政税收主要来源,由户部管理的太仓库每年岁入大约有四百多万两,但太仓库中经常在库的存银却不过只有二三百万两,和常盈库一比实在显得太过寒酸。

所以、经过了朱由检整顿御马监后,朱由校也知道了太仆寺存在猫腻。

仅仅原来的占地三百余万亩的御马监、在整顿之后就能达到岁入七十万两银子,而占据田地和牧场两千万亩的太仆寺,居然还是每年只有五六十万两银子?

这赋税……跟湖弄鬼一样,所以朱由校才升起了将太仆寺也交给自己弟弟整顿的心思。

不过、叶向高的直接拒绝,对朱由校而言,无异于是当头一棒。

先前他动的一直是卫所,那些问题和勋贵有关,而勋贵那边,英国公和一众小勋贵又站在他这边,所以他才能将顺天和永平府卫所裁撤。

但现在是对文官下手,在没有淮北大饥这样桉子作为威胁手段的情况下,直接将太仆寺交给御马监管理是不可能的。

太仆寺有多少猫腻,或许连执掌他的官员都不知道。

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自己人,加上地方上大量地主士绅侵占御马监的田地和草场,御马监的实际田亩和草场是一个问题。

如果把太仆寺就这样交给皇帝,对于文官来说,万一皇帝要追查,等于他们自己把命送到了断头台上。

就算朱由校许诺,事后不追究,但文臣根本不可能相信他。

这就是太仆寺不可能被朱由校调给御马监的基础问题。

不解决这个问题,太仆寺就会被文官们牢牢把控着。

朱由校沉默数秒,随后才在思虑后开口道:

“最少、太仆寺要发马价银给东宫,不然以御马监南北场,难以凑出战马。”

“这个问题臣能解决,明日就能给万岁和东宫的那位答复。”叶向高还是有手段的。

对于他来说、让太仆寺交出权力很难,但让太仆寺供给马价银却不难。

所谓马价银、也就是买马的银两罢了,因为太仆寺马场败坏,所以早就不能自主养育战马了,遇到战事都是给银两叫九边各自买马。

“既然如此、那么阁老就先去文华殿熟悉一下吧,”

和叶向高谈话太耗费心力,因此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朱由校便叫魏忠贤送客了。

魏忠贤上前作揖,而叶向高也起身回礼作揖,随后退出了主敬殿,前往文华殿熟悉政务去了。

只不过、在魏忠贤送走他后,便折返回来,对朱由校作揖道:

“万岁、何不直接让五殿下派兵接管太仆寺?”

“没那么简单……”朱由校微微皱眉,没有对魏忠贤解释,但他心里明白所有。

眼下七卫军出征辽东在即,北直隶除了京营,便只剩下了六卫军和十二营等八万人不到。

太仆寺是小事,朱由校本来也没认为能把它弄到手,只不过随口一提罢了。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在调太原、大同、宣府三镇兵马后,等待六卫军从辽东回来,随后将三镇整顿的整顿、裁撤的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家兄朱由校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