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人那里获得好评。>
但是,就像很多影迷经常喊着,为什么我们没有某某类型的电影,内娱电影药丸之类的口号一样。>
他们虽然呼吁多多拍摄某种题材的电影,当然了,女性题材就在其中,但是,等到你真的拍好了,他们一般也不会一把子支持。>
甚至都不会去看。>
正宗的口惠而实不至。>
女性题材的电影,在电影市场上其实往往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虽然人人都呼吁应该关注,应该出作品,但是,往往这一类的电影会落入苦情主义,内核很悲情。>
因为是以同情关注为视角,最后的叙事角度也往往是比较教条的,有一定的说教性。>
这样类型的电影,对于那些只想在电影院找乐子,放轻松的电影观众来说,自然是看到就要皱眉头。>
更不要说观影的目标人群比较狭窄的问题了。>
想想看,这种类型的电影,男性观众会喜欢看吗?>
不会的,他们日常都不太关注女性的困境,更不要指望着他们会专门去电影院捧场了。>
那么,身为同胞的女性呢?>
抱歉,结果可能也不会尽如人意。>
很多女性观众对这样的电影也是敬谢不敏,于是乎,可以这样说,也许这部电影拍出来,还没有正式上映,就已经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二的目标人群。>
这不是吃力不讨好,什么是?>
米粒当然是支持张枫的拍摄思路的,故事都是两个人一起构思的,现在也写好了一半。>
但是,如果说这部电影要搬到市场上,接受检验,她就还真的是为张枫捏了一把汗。>
她,真的行吗?>
悬疑题材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就在于,张枫寻找的编剧是米粒。>
米粒是律师,她手中各种律政的案件那是源源不断,题材广泛,但是,同样的,也有个局限。>
米粒打过的官司基本上都集中在婚姻家庭这个方面,这就让她自然而然的在编写剧本的时候,会倾向这个题材。>
但是,这样的尝试,对于张枫来讲却不一定是好事。>
毕竟,上一部电影她还是票房冠军,商业电影路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而现在,她居然要转投女性题材的悬疑片领域,这种极为有可能没有什么票房作为的类型,本就还没有得到稳固的商业片导演地位,极有可能会因此受到质疑。>
这又是何苦?>
其实米粒早就和张枫探讨过这个问题,既然她的目标是做一位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那么,就没有必要如此急火火的去转型。>
再拍一两部成绩亮眼的商业电影,把票房成绩累计堆得高高的,难道不好吗?>
如果这一部没有拍好,或者是成绩不佳,张枫又打算如何收场?>
当然了,这些顾虑,在正式起笔写剧本之前,米粒都认真的对张枫说过。>
那个时候,张枫就没有当成一回事。>
而现在,同样的,张枫也是一句话都没有听进去。>
“米粒,原本你是个干练的人,现在怎么越来越啰嗦了。”>
“我这还不是都为了你着想,怕你跌倒,你居然还敢嘲笑我。”米粒撅起了嘴巴,特别不服气。>
张枫当然知道她是好心,只是,所谓尝试不就是这样吗?>
如果一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打转,那还叫什么尝试?那只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而已。>
要突破,就要做好可能会有所牺牲的准备。>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
她张枫还是有这个资本的。>
“米粒,我早就说了,是我选择了这个题材,而不是因为我选择了和你合作,所以才选择了这个题材,你怎么还不明白?”>
挺聪明的一个人,关键时刻也让人头疼的很。>
“我都明白,我也了解你的心意,我只是觉得,这样做,多少有点冒险,你有把握拍好吗?”>
其实,这件事的核心一直都在这里。>
电影嘛,也是大众的艺术,不管导演多么努力,只要他的作品不能被观众接受,他就是觉得自己的才华再高,拍的再用心,作品的质量再高,也是无济于事。>
相反,只要导演的作品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忠心喜欢,那么不管是什么题材,冷门还是热门,都可以收获到不错的效果。>
或许真的是叫好不叫座,但是问题也不大,说不定可以斩获不错的奖项。>
或许,也能在票房上逆天改命呢?>
就看张枫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这还用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