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了嘛,和当初的个人工作室定位截然不同,规模扩大了好几倍。>
原本,以吴迪的走红程度,他一个人的工作量,足够让几位工作人员都忙的不亦乐乎。>
但是,现在是在开公司,只依靠吴迪一个人的工作,就有些不够数了。于是,参与一些电影的发行,就是应有之义。>
去哪里找资源呢?>
四下看看,也就只有张枫可以拉拢,是现成的。为了公司,也就厚着脸皮上了。>
其他的部分,吴迪自然也不是没有考虑。>
只不过,没办法那么顺利而已。>
以公司的实力,现在根本就还没有独立出品电影的能力,况且,也没有团队会相信他们可以独立出品一部电影。>
除非是超小的制作。>
迷宫倒是挺合适的,但是,已经拍完了,出版许可证都下来了,也报送了电影节,吴迪的公司这才开起来,已经赶不上了。>
另寻其他的电影,制作太小,导演能力没有保障的,吴迪也不愿意尝试。>
并不是担心电影没办法赚钱,甚至是无法收回投资,那些都是小事,在公司的初步建设当中,一些经济上的损失,都是必须的,是无法回避的。>
吴迪担心的,是电影的质量。>
作为一个初涉江湖的电影公司,他可以不那么赚钱,却不能一上手就投资烂片。>
对于资深的公司来说,这恐怕不是什么大事,人家资历深,血厚,经得起舆论的刁难。>
可对于小公司来讲,一朝投错了电影,口碑是很伤的。>
两相比较之下,还是投资张枫的电影,搭一下顺风车还是比较保险的,虽然比较没脸没皮。>
但总归是自家人,伤害不大。>
当然了,虽然已经有了张枫的电影打底,但是,她的电影现在还没有开拍,作为投资公司的末位,吴迪可以做的事情着实不多。>
只能静静等待。>
大事一直等也是不现实的,公司都开起来了,那就必须要给属下们找活干。>
于是,吴迪便叮嘱大飞去找些新人导演的剧本过来,筛选看看,有没有能助一臂之力的。>
什么什么?>
初出茅庐的吴大老板,居然狂言要投资电影?他也太不自量力了吧!>
就他兜里的那点钱,够吗?>
呵呵!>
莫要小看吴老板,吴老板虽然钱少,又抠,但是,他还真的够格投资一部电影。>
君不见,即便是十年以后,许多电影节颁发的新人鼓励奖也只有一百万而已。>
这就算是多的了,如果能够立即兑现的话,便可以说是大善人了。>
假如有一百万,那么,是要来做什么的呢?>
还能是做什么用的?>
当然是用来拍电影了!>
一般来讲,这种奖金都是要颁发给那些被电影节评委们看中的剧本的,新人导演带着他们精心编写的剧本来参加电影节,如果能够获得各位大佬的赏识,便可以获得投拍电影的启动资金。>
与很多新人导演相同,这样的新导演,他们带来的剧本一般也都以小成本为主。>
不用为他们多筹划,中型成本的电影,他们都搞不起来的。>
而他们来到电影节,基本上也没有太宏伟的目标,能募集到一百万,对于他们来说,就已经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了!>
这一百万,他们会捏在手里,小心的花,用心的花的,如果可以,甚至可以一分一分的往外抠。>
也就是说,如果节省的话,一百万就足够打造一部小成本精品了,当然了,正常情况下,这么点钱当然是不能拍完一部电影的。>
而电影最终能够完成,自然是在其他的地方要做一些妥协了。>
最简单的,比方说,演员的阵容,如果只有一百万,那么作为导演,你能够邀请来的演员,必然也不会有名气。>
那些动辄百万片酬的大明星们,你这点钱,还不够他们的片酬呢!除非他们自己看上了剧本,愿意自降片酬,否则是根本没可能和他们合作的。>
幸好,一般来讲,只有一百万的小导演,他们也不会奢望邀请那些一线明星。>
找一些平时没什么戏拍的有些资历,名气的演员,然后再带几个新人,甚至是素人,也就凑合了。>
一百万,吴老板的公司还是出得起的。>
他打算以此为诱饵,让大飞撒大网去找合适的剧本,如果真的有资质过硬的新人,他是不在乎给他们支持的。>
发掘新人,本来就是电影公司的职责范围之一,一旦成功,对于公司来讲,便可以算是挖到了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