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亮并不掩饰他的意思。
“嗯,一民同志的确是有工作能力的,这点我知道。这几年咱们的工业的确有些不太景气,正因为如此有些老同志才主张一民同志继续留在益城机械,竖起一面旗帜来。”乌大华道。
“一民同志继续留在益城机械的确是能竖起一面旗帜来,但如果能够到市里来的话,不是能够竖起一面更大的旗帜来,对于益城工业面貌的革新和振兴也是益处颇大的。”陶亮道。
“道理呢是这个道理,关键是看组织部门对他的考察结论怎样?”乌大华道。
“我了解过了,应该没什么问题,只是有些老同志觉得他还是继续留在益城机械好一些,所以搁置了起来。”陶亮道。
“这也正常,老同志嘛,思想保守一些,考虑问题呢,从稳妥出发,只是见解不同,也没什么恶意。这几年经济形势不是太好,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世界经济,国内呢也不能幸免,大气候决定环境嘛。你呢这几年主抓经济,忙得团团转,受苦受累的,是该找个得力助手了。”乌大华道。
乌大华这点难能可贵,他可以理解竞争对手的处境,懂得换位思考。其实,他这是在留后路,他不傻自己最多再干一届,铁定就要退居二线甚至三线了,而陶亮年富力正强,工作能力和魄力也不缺乏,又是省管干部,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迟早要成为一把手,甚至会步步高升。自己已经压了他一届,这第二届权且退让一些也未尝不是好事。虽然这陶亮有时候不买他的帐,但工作之中难免有些磕磕绊绊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大度一些,天地自然宽阔,道路自然宽广。
这个刘一民呢,乌大华也很熟悉,原先在市里的时候,就有过交道,印象呢也是不错。想着这些,乌大华心里已经有了主意。
“哪里哪里,这是我的本分。这是益城的经济形势不太好,我呢才疏学浅,深感惭愧,惭愧!这几年您为益城的发展得上是呕心沥血了,没有您的决策和宏图大制,恐怕益城百姓的日子更加难过。”陶亮道。
“呵呵,咱们两个就不要互相吹捧了吧。我看你提的这个建议呢,很好。现在呢,经济形势不好,工业又是经济的重头戏,选一个管工业的副市长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民生福祉。”乌大华道。
“那您的意思是——”陶亮道。
“嗯,你的想法很有价值,值得议一议。”乌大华道。
他明白,新老更替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与其被动,莫如主动。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