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魔法 > 技术宅在古代 > 第147章 政令(2/3)

第147章 政令(2/3)

上一页技术宅在古代章节列表下一页
技术宅在古代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这五条政令,每一条都紧紧贴合交合县的民生状况。

如果说之前的以工代赈、雇佣百姓是给穷苦的交合百姓续命的话,那么现在这五条政令,则是完完全全的民心所向的公益之举了。

不多时,一张熟悉的脸庞出现在人群之中,看着布告墙上的条条政令,脸上又是震惊、又是感慨。

他很快找到了发放布告的衙役,笑着讨了一份多余的布告,拜谢后匆忙离开。

回到自家后,他便埋头案首,执笔写了一封信。

信的起首是:臣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有事启奏皇帝陛下……

写信的这人,正是派到交合县的监察御史孔正。

他的这封信,是写给远在京都的雍和帝的。

一般来说,地方的监察御史如果给皇帝写信,十有**就是痛斥地方官员的不检点、甚至是贪污**、尸位素餐。尤其是孔正这种与李文柏父辈之间有过过节的,更不可能专门写信夸赞李文柏的功绩。

但孔正这封信,写的确实是李文柏的功绩,或者说,是李文柏在交合县干的益民实事。

事实上,自从曹严施五等人倒台被扭送京师后,孔正就几乎不和李文柏有什么接触,而是暗地里观察着李文柏这个争斗的胜利者,接下来面对百姓时,会露出什么样的面目。

正所谓“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做官也是如此。

能扳倒曹严施五等人,只能说明李文柏擅长权术争斗,但究竟能否治理好一个县,或者有没有一颗爱民如子的心,这就很难说了。

所以孔正这些天一直在观察,甚至可以说是在找李文柏的漏洞。

但是无论从查抄施五等人家产、到拍卖施五房产、门铺、地产,以及将部分土地还给原来的农户,一直到最后以县衙的名义雇佣数千穷苦百姓种植采石建造作坊。这一系列的政令下来,孔正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哪怕李文柏没有将查抄下来多余的土地直接分给无地的百姓,孔正也不觉得哪里不对。毕竟大齐律法上,可没有县令可以白白送土地给百姓这样的规定。

至于雇佣百姓的事情,孔正也有所了解。三千百姓分成了两拨,一拨是开采山石,似乎是要制造砚台,另一拨则是种植龙须草和芦苇,似乎是用来造纸。孔正也是读书人,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自然明白这纸和砚都是文房四宝之一,生产这些拿出去卖,也不失为一个发展交合县经济的好方法。

李文柏能做到这些事情,做到这种地步,已经很出乎孔正的预料。他似乎都能看到,一旦李文柏领头的这些作坊都能办好,那么将来的交合县一定会越来越富足。

然而这些都还不够,真正让孔正对李文柏佩服的,是今天李文柏颁布的五项政令。

免费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这些都是完完全全为万千穷苦百姓考虑的公益举措。

这些举措,莫说是在交合县这种穷地方,就算是在江南和中原等富庶地区,也极为鲜见。

但是李文柏就这么做了。

孔正原本对李文柏这样的一个商贾出身,考上科举功名的人怀有偏见,甚至觉得,李文柏这样大肆雇佣百姓建设作坊,可能怀有借此敛财的想法。

但是近日这五项政令的颁布,彻底打消了孔正对他的种种过分的臆想。

“建造这些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要花费不少的银子,若他真有心敛财,又怎么会想到这些为民生考虑、造福子孙后代的举措来?”孔正忍不住感慨道。

然而孔正毕竟只是个读书人,并不懂得算账。如果他知道李文柏的县衙府库里,还有十五万白银剩余的话,估计就不会觉得他无私为民了。

且不说这五项政令颁布后,李文柏如何受到百姓们的拥戴。在吩咐衙役张贴布告后,李文柏便喊来了李二,让他以衙门的名义,正式开始招募匠师、木匠、石匠以及民夫。

既然政令都已经颁布出来,那么建设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的事情,就不能拖延,要和草场那边的作坊一样,两头并进。

至于医馆的郎中、养济院、育婴堂里的干事负责人、还有蒙学书院的教渝、先生还有武馆的教头等,就不用着急,可以等到个把月后,再慢慢找。交合县说小不小,不至于还找不到这些人。

到了中午,李文柏刚用过午膳,正准备小憩片刻的时候,两个披头散发、衣衫肮脏的中年人急急忙忙来到了县衙。

“大人,大人大喜啊。”

来的两人正是当初从京都请来的那两个纸匠。自从在李文柏这里拿到了改良宣纸的大致工艺流程后,这些天这两个纸匠便一直在草场界河边的木棚子里埋头研究做试验。皇天不负有心人,还真叫他们研究成功了。

等到两人跪下施礼,自报姓名后,李文柏才回过神,“原来是你们俩……怎么数日不见,成这幅鬼模样了?”看着两个纸匠手里捧着的一个小盒子,眼睛一亮,问道:“成了?”

两人赶忙将盒子打开,端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技术宅在古代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