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冷山》,在美国受到了欢迎,但为什么后来就没有人提了?
且看故事的主要内容,美国南北战争时,一个伤兵感到时日无多,历尽千辛万苦逃回故乡,加州的冷山,只为见到心上人的一面,以及女主角在故乡与一个山区女孩子相互抱暖的生活。,也是一个伤害。女主角这块写得勉强还算出彩,可是男主角成了什么,伤病,逃兵……
再看珠玉在前的另一本真正的佳作《飘》。
人家也写爱情,但反映了在那个时代南方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旧日熟悉的一切都一去不返,还有政治、经济、道德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它是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所以才成了世界名著。
《冷山》小格局,男主角懦弱又有些小家子气,或者这样说吧,一个是苏东坡的《念娇奴·赤壁怀古》,传唱千古,一个是周邦彦的小令,只能供当时妓子们嬉唱几回。
然而《澳洲乱世情》发生的历史背景不同。
先说澳大利亚与美国,他们当时想的是,日本与中国打得好,反正与我们无关,特别是美国。有这么一组数据:
中日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与日贸易并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废铁较1936年增加1.7倍,钢铁增加15.3倍,飞机及备用零件1.5倍,车床增2.5倍,石油增加一半,汽油增加一半,铜增加1.4倍,铅增加十分之一;1938年,日本进口的军事战略物资中,美国所占的份额是:石油及石油制品占65.6%,机器占67.1%,根据美国《美亚》杂志的材料,1937年至1938年美国输往日本的供应品在52800亿美元以上(这个五万亿是按后来的物价计算出来的,但也是一组捅破天的交易),此外,中日战争初期,美日贸易也很兴旺,美国输出到日本的商品额,占日本总收入的40%,日本输到美国的商品占日本总输出的25%,日本输到美国的生丝约占日本对美输出的二分之一,日本还给美国大量的黄金、白银换取了十亿元美元的外汇。
宋庆龄在美国国会演说时就说过,美国是间接杀害中国人的凶手!
事实上,没有美国支持日本的种种物资,日本人对中国也产生不了这么大的伤害。
现代战争,打的是科技、工业、武器,打的也是金钱与物资,五样,缺一不可。
,虽然对细腻的文笔要求不太严格,也需要文笔细腻一点,那么正好用它来练笔。
写不写呢?
这不是写网文,写好后大约检查一遍,许多错误的地方,还有错别字都没有检查出来,就上传了。
加上他时间紧,只能抽一些空闲时间写,即便用了电脑码字,这本没有一年来时间也写不好。
另外想写好这本,还要去牧场看一看。这个问题也不大,不一定非得要去澳洲,美国就有类似的地形,牧场更多。销售也不会犯愁,只要写得不差,以他的名气,上百万册是好卖的。
关键还有一条,想要写,就必须要配合电影,那么就在电影上映前,不但要能出版,还要能保障有几国文字的译本出版,这样,时间更紧张。
李默想了一会,先不管了。
他开始写这个详细的大纲,开始是女主角下船,正好一队新兵上船远征,看到漂亮的女主角,有人吹口哨,有人说着调戏的粗言陋语。这说明当时的澳洲人心态,即便远征,还没有多少人感觉到战争就要降临。正好与后面的日军轰炸呼应起来,否则前面大戏是赶牛,后来是轰炸,整个剧情依然给人突兀的感觉。
写完了大纲,让华纳派人来拿。
这也是一种搞平衡,就像今年奥斯卡奖一样,两部片子都精彩,那么让《沉默的羔羊》拿走三个重要的大奖,让《与狼共舞》拿走更多的奖,但多是小奖。
这部电影已经让李默改得面目皆非了,而且制作成本十分高昂,李默也没有把握说能获得多少票房,赚也是华纳的,赔了,也不能怪我。有了一部《阿甘正传》,即便赔一点,问题也不大。
李默又剪辑了《谍影重重》,也催促了派拉蒙。
然后与老斯、老卢商议《侏罗纪公园2》。
因为李默的推动,这部《侏罗纪公园2》明显有两个不同的地方。
第一是时长,据两人初步估计时长大约在165-170分钟,没办法,没有这个长度,故事讲不明白。
但这个时长,让两人犯疑惑了。
一是收入,如此之长,一块屏幕(一个场馆)平均起来,安全繁华的大都市一天敢排五场,深夜散场,偏远的顶多只有是三场,平均起来,一天四场都不足。
但是90-100分钟时长的电影,若是受欢迎,一天能轻松地排上六场……这里还有一个误区,因为整个九十年代,北美电影票价涨得很慢,平均价格基本上都在5美元左右,随着3d等新技术出现,电影票才慢慢涨到平均7美元,8美元。
所以计算观众人数时,往往粗暴地除以五,如铁坦尼克号,北美六亿多票房,一亿两千万观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