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朱碧红,帕特里克感觉是捡到了宝贝。她不但做的食物美味可口,千变万化,一个星期都不会重复,而且,善解人意,主动提供性服务,让自己能一动不动,躺着享受最大的快感。
就这样,朱碧红和帕特里克各有所图,互相之间没什么矛盾,表面上相处得十分融洽。三个月之后,朱碧红慢慢熟悉了环境。
美国被描写为汽车轮子上的国家。这是因为,国家的所以设施都是为开汽车的人设计的。一个开小轿车的人,除了上厕所必须下车外,他可以不用下车一直在车子上生活。
银行的自动柜员机,快餐店的外卖,加油,洗车,甚至连看电影都有方便开车人的设计。小汽车司机坐在汽车里就可以把所有事情办完了。
所以,一个人在美国不会开车,就会举步维艰。因此,任何生活在美国的人考汽车驾驶执照,都被看到是天经地义的。
朱碧红有中国的驾驶执照,可是到了美国,她不能合法驾驶汽车。朱碧红向丈夫提出,为了今后生活方便,不要每次到超级市场买东西都要麻烦别人,自己要考美国的驾驶执照。然后,买一辆小轿车。
由于驾驶汽车在美国,被看成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所以,在美国。考汽车驾驶执照非常简单。先考交通规则,合格后,就可以获发一张学习驾驶执照。
交通规则很容易考,一共有四份不同的试题,都有不同文字的版本。考试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熟悉的文字版本。每份试题都是二十道题。只要答错的题目不超过六题,就算合格。
有了学习执照就可以学开车。实际上,只要有一个有驾驶执照的人坐在旁边,有学习执照的人,就可以合法开车。不必在车外挂学习牌,驾驶的路线也没有限制。
通常,获得学习执照半年后就可以报名参加路试。参加路试的人需要到美国机动车管理处预约时间。到时,自己开车到约定的地点,让主考官上车,开着自己的车,按主考官的指令驾驶车辆。
主考官关注的重点是驾驶者的安全意识,而不是驾驶技术是不是熟练。曾经有国内开了十多年车的老司机,在美国考路试三次都通不过。原因就是因为开车时过于托大,主考官对他印象不好。
通过路试后,就可以获得正式的驾驶执照,可以自己独自驾驶汽车。朱碧红到美国不到一年,终于通过路试,拿到了美国的驾驶执照。
拿到正式驾驶执照后,朱碧红天天缠着丈夫要买汽车。帕特里克没有理由拒绝,只好托麦克米伦问问有没有朋友要换车。没过多久,帕特里克帮朱碧红买了一辆二手车。
纽约有几十条地铁线路,是世界上地铁线路最多的城市。虽然在纽约可以通过公共交通上下班,但是,日常生活自己没有汽车非常不方便。
在美国生活,如果没有汽车,一个人很长时间都不会熟悉自己居住的地区。朱碧红有了自己的汽车,才觉得自己能够像真正的美国人一样生活。
在很多美国电影中,都可以看到纽约穷困潦倒的黑人,往往住在一些断垣残壁之间。朱碧红开着汽车到处转,她发现电影中的那些断垣残壁,就在自己居住的哈林区!
有一次,朱碧红载着丈夫去吃麦当劳,赫然发现,这里的麦当劳竟然像银行一样,柜台都装着防弹玻璃。可见这一区的治安之差,在美国应该是绝无仅有。
有了自己的汽车,就有了自由。现在朱碧红可以每个月自己开车到曼哈顿下城区的唐人街去购物一次,主要是买一些中国食材和调味品。
可是,朱碧红知道,为了实现自己的计划,不能因为有了汽车而让丈夫对自己有意见。因此,朱碧红出去购物,经常叫丈夫一起去。丈夫自己不想去,她就尽快赶回来,决不耽误做美食给丈夫吃,以及后面的性服务。
如果朱碧红想到比较远的纽约其他区和新泽西州的all(商城)去,她就会要求丈夫带自己去,顺便也让丈夫出去散散心。
朱碧红到美国一年后,已经学会了一些英语日常用语。她跟帕特里克已经不再是鸡同鸭讲,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沟通起来已经没有太多问题。
帕特里克的体重增加了大约十公斤,人也变得越来越懒,十天半月也不出一次门。朱碧红心中暗暗高兴。
朱碧红的香港丈夫在世时,曾经买过一份人寿保险。丈夫去世后,朱碧红得到了五十万的保险金。所以,为了保障自己,她极力说服帕特里克买了一份二十万美金的人寿保险。
朱碧红不知道帕特里克有多少储蓄,如果没有人寿保险,一旦帕特里克死去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自己精心策划的计划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朱碧红很不喜欢住在哈林区。可是丈夫现在住的房子是政府的廉租屋。自己不可能让丈夫放弃廉租屋,到白人区付贵得多的租金另租房子住。让丈夫买房子就更不可能。
想到房子,朱碧红马上想起了北京的老爸。朱碧红曾经想让老爸出钱在香港买一套房子。老爸答应了,而且到香港跟她一起去看过好几套房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