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昱郁闷地坐在了席毯上,脑子里乱糟糟一片』后,他苦笑着环顾着周围这些人,极其尴尬地摇手开口建议道:“诸位,想必你们现在和我一样,需要将刚才这么一连串的事件捋捋。”>
姚广孝和萧何脸色同样尴尬无比,一时间也没了主意,不由连连点头小声认可道:“主公言之有理。”>
尼玛!>
这要是不捋捋清楚,非但他们身为历史顶级良谋策士的自信心会动摇,还会让他们的世界观都崩塌不可!>
毕竟,按照正常的小说套路,这种事儿就不应该发生!>
别说小说,就说真实的历史事件。>
曹操得了荀彧时,说人家是自己的子房』后呢,人家荀彧就真成为了曹操的大管家,在后来曹氏集团发展壮大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还有刘备得到诸葛亮后,一下便咸鱼翻身,半生漂泊无功就在后来大器晚成,当了蜀国的皇帝>
还有......>
算了,例子是数不胜数,就说萧何和姚广孝两人,这两人也是实实在在、纯金不含铜的潘啊。>
难以想象,刘邦要是没了萧何,会多少次因为粮草不济败给项羽;朱棣没了姚广孝,造反路上也不知会有多少惨重的失败!>
怎么历史上明明确确很牛的人,到了这个时空,到了自己的手下,就办出了如此哭笑不得的蠢事儿?难不成,真的是我们不对型,就像是一把好钥匙,插进了一个并不相配的高级锁身上?>
所以,这个非但要捋捋,还必须要捋清楚!>
“最开始,我们就是得知了汾河、平阳两处前线一下暴增了十万张嘴≠加上这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来,麾下各部人马一直都在攻破那些不服作乱的坞堡,也连续不断地得到了十万人口。”公孙昱开了头儿,很是客观地道出了事情的开端。>
萧何这时候也认同道:“不错,这段时间属下一直忙着编籍造册、收纳人口、清点缴纳之事,忙得可谓焦头烂额。”>
姚广孝也随即开口:“不错,这段时日,属下不仅要将负责两处前线的战局,更要为攻陷各地坞堡出谋划策。按照主公的指示,我们此番攻陷坞堡要智取、要攻心,不能引起地方的动乱,还要尽量减少军械消耗和士卒伤亡所以,几乎任何一地坞堡,属下都要因时、因地、因情而制定战术。”>
公孙昱当然也点了点头,因为两人说的都是事实,他们这段时间的确都忙得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尤其最擅长当甩手掌柜的公孙昱,看似将大部分政务都交由手下办理,但屁股毕竟坐在河东太守的位置上,就算不干具体的实事,他也心累脑疲。>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公孙昱情绪烦忧低沉得,连平阳公主都视而不见了‰想吧,平阳公主可是公孙昱看了一眼就认定要娶的女神,可这段时间他连这个心思都没有,就知道他有多心沉了。>
“然后就是到了今天,河东一地的坞堡基本上尽数被攻破,各地的汇总也上报了过来』汇总之后,我等便发现河东立刻要陷入严重的粮荒境地※以,不由自主地,我们就开始有些慌了手脚。”>
说到这里,公孙昱很罕见地不好意思了一下:“尤其在你们来之前,平阳公主还被我气着了。被她一脚踹飞之后,我心里又是觉得内疚,又更加烦乱。”>
萧何同志这时不由深深地点头:“主公所言极是,当属下今日汇总完毕后,看到粮食上一下出现了那么大的缺口,简直感觉触目惊心』来震惊大汉到了这个时候,竟已经烂到了这副涅;二来就是觉得灾难突至如泰山崩塌,令属下根本反应不及。”>
然后姚广孝继续说道:“随后,我等商议解决粮荒之事,可这期间必不可少地提到了两处前线战况∩此,永久召唤一位良将,统合冒充贼寇的战略便必须实行。可这样的结果,便导致主公至少凭空又多出了一支万余人的贼兵要养。”>
“所以,那个时候我们三人其实都处在,一种极度不清醒的神思恍惚且恐慌的状态。”一下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可公孙昱却没半分的高兴:“所以,当萧相国无意说起高产作物一事,我等便理所应当地认为,只要有了高产作物,就能解决这次粮荒问题。”>
萧何和姚广孝两人一对视,不由都有些想哭的意味:“不错,后来主公召唤的时候,我们其实也能反应过来的。可那时主公召唤的过程偏偏那么嗯,扰人静思※以......”>
“所以,我就在一大堆的烦忧当中,鬼使神差地想到人财两得的美事儿。结果,就召唤来了......”公孙昱几乎是哭着看向了宋应星同学,上下扫视了两眼,悲愤言道:“就召唤来了这么一个货!”>
有时候吧,最怕的就是空气突然变安静,躺着也中枪。>
宋应星同学现在就处于这种状态,整个人都不好了:苍天啊!别人被召唤过来,都是美好的降临。而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