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此一事,救国公黑云声势大振,他眼见着自己在朝廷、在国民心目中的威望如日中天,心中窃喜不要。这样,他便开始筹划下一步的逆天大计。
救国公黑云心里明白,如果要想得到自己侄子的国君之位,他眼前只有两条路可走。这第一条,便是国君把他自己的国主之位禅让予他,国民和朝廷重臣均不反对;这第二条么,便是幼主死去,他经过民众的认可后,接位成为君子国的国主。
对于自己眼前的这两条路,他思考来思考去,最终还是觉得第一条不行。虽说他现在声势大振,在国民心目中的威望如日中天,但民心难测,以后难免会出什么乱子,那时他的声势将会一落千丈也未可知。
再者说,为了让小国君把国君之位禅让给他,他还要想很多法子,还要布很久的局,才能让君子国民众看不出他的阴谋诡计,不认为是他在夺取自己侄子的国君之位,识不破他的野心。
而且,虽说他现在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朝廷重臣之中,也并不是人人都买他的帐。其实,鉴于他自身的性格喜怒无常,心狠手辣,许多人对他只是表面上恭敬有加,私底下却敬而远之,不愿归附于他。而且许多人对他还心存疑虑,对上次那七位顾命大臣竟然被民众查出是黑齿国奸细一事,将信将疑,觉得此事十分得不可思议,定有隐情。
甚至已经有人在他背后质疑此事,认为是有人幕后策划了此次民变,认为那那七位顾命大臣是被隐藏在幕后之人故意栽赃陷害。
因此,如果走这第一条路,要想坐上君子国国君的宝座,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唯一的问题是,他早就已经急不可耐,早就已经没有这份耐心去等那么久,才能等到那一天到来了。
因此,为了万无一失,为了确保无误,为了完全起见,他只有走那第二条路。既然他只有那第二条路可走,但又该如何走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走这第二条路的。当你知道他救国公黑云是如何走的这条路之后,你肯定会不由自主地佩服起他那超凡脱俗的政治手腕,和他高超无比的政治智商。
很快便又到了君子国一年一度祭天大典的时候。
正在祭天大典进行到关键,君子国举国民众跪拜天帝,天帝洒下七彩祥光以示祝福和回应之时,山下黑齿国国境那边,突然锣鼓喧天,浓烟滚滚,吵闹声四起。
滚滚的浓烟借着此时正好挂起的大风,不一会就把正在举行祭天大典的整个帝来峰给罩了起来,顿时整个帝来峰变得不见天日,烟雾弥漫。人们也被这滚滚的浓烟呛得不能呼气,纷纷往山下奔逃。君子国本次祭天大典,于是以国民相互踩踏,混乱不堪收场。因为发生了相互踩踏,许多君子国民众也因此死于非命。
这一下,深深地激怒了君子国的全体国民!整个国家于是变得民愤巨大,人们纷纷上访陈情,要求严厉惩罚黑齿国。为了那些死于非命的君子国人,他们甚至要求攻灭黑齿国,把黑齿国从此抹去,以雪这次他们在天帝眼皮子底下蓄意破坏祭天仪式,而给君子国带来的奇耻大辱!
救国公黑云,对此表现得义愤填膺,怒不可遏。
在祭天大典结束后的第一次朝会,他早早便已来到。廷议一开始,众人对黑齿国此次破坏本国祭天大典,皆是义愤填膺,愤怒无比。朝廷群臣皆是怒不可遏,他们一致地提出这次必须严惩黑齿国。
手握实权的救国公黑云,对此表示完全赞同,但他给出两个严惩黑齿国的方案,让群臣商议和抉择:第一个方案,发兵攻击黑齿国,把其完全摧毁,让这个国家从此自君子国民众的视野里消失,夺取他们的国土,把那里变成君子国的牧场;第二个方案,发一封措辞严厉的国书给黑齿国,严叱他们破坏君子国祭天大典之举,责令黑齿国割让靠近君子国,天帝洒下的七彩祥光能够照射到的那部分国土,把那里的黑齿国全部国民迁居别处。
君子国国民现在正是群情激愤的时候,经历过上次民变,朝中群臣中再也没有人在这种时候,敢于表现出理智的一面。他们都担心被民众认为自己不够积极,不够强硬,被看做黑齿国的奸细,那样的话,下场会十分悲惨。
在此等情势下,君子国朝中大臣纷纷主张执行第一条策略,派兵去攻打黑齿国,而且他们都表现得态度十分坚决。
他们那坚决无比的态度,正中了救国公黑云的下怀,救国公黑云心里暗自窃喜。他见群臣皆赞同第一条出兵攻击之策,便对着朝堂大殿内的众人,大谈什么天道仁义,说了一大通什么天有好生之德,要求群臣最起码也给黑齿国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最起码也给黑齿国人留一条活路,不如就执行第二条方案,先礼后兵等等。
其实,君子国朝廷群臣之中,许多人只不过是碍于当前的情势,不得不故作强硬,主张出兵,其实许多人也清楚,不可妄动兵戈。古人云:“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可妄动。刀兵过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这些道理他们都懂,于是,听到救国公黑云主张先礼后兵,也就不再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