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孟光语气,林晟便觉不妙,果不其然,身后吴匡声音响起。**
“中常侍余孽?”
两人一言不合相互敌视。
林晟忙拉开二人。
“两位是否有什么误解。”
吴匡摇头。
“误解没有,只是漏了一个人头。”
孟光顿时大骂“我祖上挂有一个中常侍,你们便对后辈子孙赶尽杀绝,简直丧心病狂。”
“余孽不灭,祸乱不熄!”
吴匡一副正义凛然的模样,让孟光勃然大怒。
林晟忙挡住孟光,和颜悦色地问起吴匡。
“张让有义子张奉,娶何太后之妹者也,如今尚在?”
“藏于宫中,遍寻不得!”
林晟得意一笑。
“如此说来,大将军与张让有亲,为何留大将军儿媳尹馨腹中子?”
吴匡哑然,又看了眼孟光不言。
林晟继续劝解道“人有好坏,不因祖辈而缺德行,不因子孙而蔽名声,尚且不能放过一个为民生着想的文弱书生?”
说罢,一手牵孟光,一手牵吴匡,走在领地道路上,看流民忙碌。
“若能让流民夜有宿,饭有食,则祖先之罪,也可赎也。”
吴匡第一次见到有封侯之人,将领地拿出给养流民,也是第一次见到贵族子弟,屈身劳作,与民为伍,说不震撼与敬佩,也是假的。
待听到林晟话语,便已经放下成见,但仍自逞强道。
“若以后见有孟氏欺人,我必斩之。”
孟光也出言相激。
“若以后见有吴氏滥杀无辜,光虽弱,必拔剑与之。”
林晟听后抚掌大笑,继而大喝一声。
“我封下的子民,你们今天可曾听见,我身旁二人提出民法二。一,不欺辱,二,不滥杀。众皆记住了吗?”
群民齐喝“诺。”
有那么一刻,吴匡对林晟有着投效的冲动,一个未及弱冠的年轻人,有着宏伟的志向,处世的精明,以及不乏的智谋,在这个乱世,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人才。
也许这个人就是大汉以后的治世能臣!
见到吴匡孟光两人不再将不虞摆在脸上,林晟方才放下心,又指领地问道。
“孝裕,如今封地情况如何?”
“主公。”
孟光拱手,指着房屋道。“目前已构建房屋120余栋,自昨晚今日,慕名而来的流民共计150户,294人,具已登记造册。”
“卫兵如何?”
“选精壮男士20名,已经开始操练。”
听到练兵,吴匡眼色一紧,看向林晟。
林晟坦白。
“叫吴大人前来,除了藏匿,也行练兵之事,望司马大人勿推却。”
“小事尔!”
见吴匡满口答应,林晟喜不自胜。
孟光又将林晟带至一大宅前。“这是属民为主公所建。”
大宅比较朴实,纯木石结构,但较为宽敞,内中一应俱全,有正堂,正室,厢房,还有小块庭院。
“多心了。”
孟光摇头。“非我意,乃是属民自发而成。”
林晟点头,这乱世三国,平民需要的真的太简单了。
“吴司马,这间宅子,就你与孝裕住了,我于洛阳有住宿之地,且职责所在,不能离城。”
孟光摇头。
“我已有房。”
吴匡见林晟态度谦卑,感慨道。“如今我已不是大将军司马,林校尉可直呼吾名即可。”
“纵然不是司马,也为太守。”
一番交谈协商,吴匡终于同意在大宅住下,顺便帮助林晟操练二十武卫。
对于吴匡的到来,孟光仍有些小情绪,但真正论事就事来,也能撇开私人恩怨,毕竟武卫的操练,孟光经验不足,也不擅长。
“主公,吾闻河内郡轵县有一名人,或可招来。”
“哦?何人?”
林晟顿时精神大涨。
“韩浩,韩元嗣,有流民传于我,韩浩所居县乡,多山多寇,朝廷官兵不去,浩遂起民众以为兵,拒寇贼,使县乡不得侵犯。”
听到韩浩名字,林晟有些耳熟,细思良久无所得。三国人物那么多,不出名者,转瞬即忘。
“可派何人去招?”
“此吾亲往之。”孟光看向洛阳北方,深邃眼神“此去非但请韩浩一人,而是整个县乡移民,还望主公能够接纳。”
“移民避祸,我心意之,可行。”
“主公大仁也。”
孟光因远行,便引林晟来平民人群中见一人。
林晟这才发现,平民人群中有一行脚医生,十分忙碌。
孟光解释。
“流民多有疾病,吾幸得遇见李神医,留于此地,为属民治。”
“此事极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