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仙侠小说 > 逍遥侯 > 第143章 没标准(五更完成,求月票)(1/3)

第143章 没标准(五更完成,求月票)(1/3)

上一章逍遥侯章节列表下一页
逍遥侯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就在王小乙和高小二换了一根锯条,持续锯木的时候,李中易低着头,在咯个的锯木声上,开端考虑解决方案。

首先,画出墨线的工具,倒是好办。李中易的家里就有好些特制的炭笔,这是他设计神臂弓,私下里画图纸的时候,命瓶儿领着家中婢女磨制出来。

反正,李中易还没有下一代,家中的众多婢女们除了打扫卫生之外,并无特别多的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闲着聊天,或是绣帕子。

在李中易造出白柔麻纸之前,他的大袖之中,始终带着好几块瓶儿和芍药亲手绣的白绢帕。

如今,自然是鸟枪换上了炮,李中易打心眼腻味,一张手帕子既擦嘴巴,又擦汗,别提多恶心了。

嗯,短锯也有些问题,如何改成两个人操作的长铁锯,工作效率应当大大的加强吧?

想到这里,李中易不禁眼前一亮,对啊,造箭坊的工棚里边,他一直没见有长铁锯的踪影,显然,这个工具即使已经创造了,也应当是没有在官营企业里边推广才是。

李中易一想起,锯铁质量不行,一旦过热,很轻易就断掉,就感到脑袋很疼。

难道还需要炼钢不成?

假如时间足够,李中易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重新建出新炼钢炉,实验炼出好钢。

如今,全部造箭的任务,顶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恐怕。李中易的新炼钢炉还没造好,就已经被免职,回家歇菜往了。

造箭坊固然治理不善。工作效率低下,可是,麻雀虽小,五脏却俱全。

就在间隔工棚的不远处,就有一座小型的炼钢炉,李中易走过往一看,炉温尚热。木炭、铁矿石堆得和一座小山似的,可是铁匠们却一个没见着。

李中易长长的呼出一口吻,周冲玩的这一招。简直是太狠了,这是直接要断他的根啊。

不内行,就要挨打,古今同理!

李中易心里很明确。现在再往找周冲要铁匠。只会耽误工夫,没有任何用处。

与其等靠要,不如自己往想措施,李中易想到这里,转身回了公事厅。

李小七知道李中易的习惯,赶紧从随身携带的胯包里,找出炭笔和白麻纸,搁到书案之上。

李中易捏着木炭笔。在纸上列出了需要马上就办的几件急务:长锯,墨炭笔。上等钢料,贴在箭尾的羽毛,磨圆箭杆的石磨。

铁箭头的模具,倒是有,问题是,铁匠都不见了踪影。

他暂时能够想到的,也就是这些东西,至于想不到的,只能在实践中摸索了。

嗯,李中易停下笔的一瞬间,忽然想到,制图或是画线,首先就要用到一把直尺。

直尺,这可是标准化生产的第一件重要工具,可谓是必不可少!

“小七,你往找找看,工棚里有没有直尺?”李中易有一种打乱仗的感到,可是,也没有啥子好措施。

谁让他读大学的时候,选的是中医药学科,而不是工程机械专业呢?

李小七在工棚里找了一大圈,楞是没找到一把直尺,据他找的工匠问来的情况,大家都是凭借既有的经验,进行操作,根本就没听说过直尺这种东东。

李中易暗暗摇头不已,他曾经看过的一部记载片《回生的军团》,里边出土的古文物,先容得很明确,早在千年之前的大秦帝国,标准化的生产已经大行其道。

秦弩非常厉害,是秦国对付草原蛮族和中原六国的利器宝贝,据《回生的军团》先容,每一支秦弩箭的误差,几乎都可以疏忽不计。

李中易想到这里,不由暗暗摇头,千年之前的老祖宗都控制的标准化作业,到了这后周朝,却退化到连一把标准直尺都没有的程度。

可想而知,独尊儒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从根子上鄙视利用工程科学技巧的成果,对于中国古代科学技巧的更新换代,起到了多么大的阻碍作用?

上哪里往找作为参照物的基准标准呢?李中易陷进到了长考之中。

由于北方中原地区,长年处于战乱时代,城头经常变幻大王旗,唐代的一些计量工具的标准,很多都遗失了,或是根本无人考虑要往收拾。

由于平时很少注意的缘故,官府并不器重直尺的标准化,只要目测比较直,也就可以了。

但是,针对升、斗、石,这些装粮食的体积单位,官府涉及到亲身税收利益,就异常器重。每座县衙门前,都有加盖有官印的标准计量工具,作为基准。

当然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斗收粮税,小斗交给官仓,类似的损公肥私现象,屡见不鲜。

李中易亲身检查过已经造出的羽箭,有了一个惊人的创造。每支箭的是非都不一,即使是目测,也有很大的差距。

多则相差几厘米左右,比李中易的左手第一根指节还要长,显然,完整没有标准化的概念,大致差不离,也就糊弄过往了。

这就和中国的战史记载一样,都有个不准确的弊病。比如说,战史上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逍遥侯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