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同志一样礼物,请他去地下和吴国的先人继续作战。
文种颤抖着接过越王勾践递过来的东西,仔细一看,是当时吴王夫差赐给伍子胥自尽的“属镂”之剑!
文种仰天长啸,这就是对有功之臣的奖赏吗?我真是不该不听范蠡的话啊!片刻文种又笑了起来,也好,和伍子胥作伴去!
文种自尽了。
越王勾践大喜,将文种埋葬在卧龙山,后来的人称之为种山。
卑鄙者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文种起码显示了自己的才华,人生自古谁无死?有何遗憾?
据说一年之后,海水冲毁了文种的坟墓,有人看见文种和伍子胥乘风破浪而去。
当然这也是老百姓对文种的美好想象,但是起码说明,文种在道义上是胜于越王勾践的。
越王勾践在周元王七年去世了,在位二十七年,他经历了越国历史上最惨烈的失败,也成就了越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辉煌。虽然他对功臣的刻薄为后人诟病,但是不失为一代霸主。
其他大国也进入了力量角逐时期,为权臣所困的,不止是鲁国。
晋国原本是六卿执政,范氏和中行灭亡之后,就剩下了智、赵、魏、韩四家。
受到越来越多权臣专政的影响,晋国的四位权臣也觉得有必要进行更加大胆的行动。既然谋逆成为一种流行,再没有人主持公道,那何必谦虚呢?
这四家经过私下会议,居然就将晋国土地私自进行划分,作为自己的封邑,甚至晋国公室的土地比他们的土地还要少。
更加可笑的是,晋国的最高领导居然对此无可奈何,这证明,分裂就在眼前了。
赵氏的最高领导赵鞅,儿子不少,最大的儿子是伯鲁,最小的儿子叫无恤。无恤的母亲不过是赵鞅的奴婢,所以在赵鞅的儿子中身份最为低贱。
作为父亲,赵鞅当然希望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于是他采取了科学的方法:相面。
赵鞅找到当时最有名的相师姑布子卿,请他看看自己的儿子哪个将来最有成就?
这位姑布子卿不但专业素质很高,而且很有职业道德,在仔细观看过赵鞅的儿子们之后,他非常肯定的告诉赵鞅,将来您的儿子能做将军的,一个都木有。
一个都木有?
赵鞅的心忽然凉了,我们赵氏从开始就是凭着军功在晋国立足的啊!难道到我这就算最后的一任了?
苍天啊,大地啊,这样也太残酷了啊!
姑布子卿看着赵鞅明显受挫,心里也不落忍,忽然他想到什么,问赵鞅,我来的时候看到一个少年,跟随他的都是您府里的人,难道他也是您的儿子?
赵鞅基本是惨笑了,那是无恤,最小的一个儿子。
姑布子卿眼睛一亮,我看那孩子有点意思,赶紧叫来我仔细看看。
赵鞅派人把无恤叫过来,姑布子卿一见到无恤急忙行礼,这位是真将军啊!
赵鞅笑了,是这样吗?
赵鞅决定对无恤进行一次考核,他召集自己所有的儿子,包括无恤,进行了一次知识问答。果然,只有无恤能够完全回答出赵鞅的问题,虽然他只是最小的那一个。
赵鞅这次真服了,这孩子果然有天赋,油菜花!
经过姑布子卿的相面和自己的考核,赵鞅宣布,废除伯鲁继承自己家业的身份,而选择了无恤。
天才少年出身低微,父亲的关爱也不能带来永远的一帆风顺。
智伯恼怒郑国不来晋国朝觐,于是联合赵鞅讨伐郑国。正好赵鞅有病,于是让无恤代替自己和智伯一起前往。
在智伯的眼里,无恤不过是个没什么身份的孩子,所以在喝酒的时候智伯就开始灌无恤。
其实饮酒是奇怪的一件事,好朋友遇到总会喝酒过量,似乎这过量就意味着友谊深厚。而不喜欢的人,也经常发生灌酒这样不雅的事情,智伯灌无恤,应该属于后一种。
无恤虽然年幼,但是并不无知。他挣脱了智伯硬塞过来的酒碗,但是,智伯暴怒之下居然将酒碗砸到了无恤的头上。
鲜血顺着无恤的脸流了下来。
这太过了,欺负人啊!
赵氏的将士都准备冲上来和智伯拼命,但是无恤却说不过是小事罢了,轻描淡写的将此事一笔带过。
智伯回朝之后,居然还向赵鞅告状,想让赵鞅废了无恤。赵鞅当然不同意,千挑万选就这一个有前途的儿子,怎么能废了?
这可不是小事了,从此智伯和无恤就有了隔阂。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