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宫之乱虽平,但是秦王嬴政的心里并不轻松,相反的,一块千钧巨石沉甸甸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根据嫪毐的供词,他之所以敢如此胆大妄为,那都是由于那个人的支持,那人便是吕不韦。
即便没有那些绘声绘色的传言,吕不韦帮助子楚登基的功劳也足够他呼风唤雨,何况还有那些事情?
嬴政的心痛的喘不过气来,自己的亲娘为了和情人在一起不惜杀死自己,那么自己的亲爹呢?那个站在太后身后支持这一切、策划这一切的人,他还想达到什么目的?
吕不韦也知道这回算是和秦王嬴政彻底掰了,这可是谋逆弑君啊!吕不韦称并不出,秦王嬴政决定杀了吕不韦。可是朝中多有吕不韦的相好官员为其开脱,有人说相国劳苦功高啊,不当如此;有人说那嫪毐也没和相国对质,难说是不是诬告……
一片纷纷扰扰之中,秦王嬴政心中冷笑,看来吕不韦的实力还真是大啊!秦王嬴政赦免了吕不韦的死罪,但是却收缴了他的相印,免除了他的相国之位。而恒齿奇由于在平定这场战乱中立功,被晋级提升。
这年四月份,秦国地界忽然天降大雪。老百姓议论纷纷,这是不是秦王囚禁母亲招致上天震怒呢?
在当时,子女囚禁母亲当是大不敬,绝对是不被社会道德允许的。但是政治家嬴政,根本没考虑过这一点,他只知道,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太后选择了嫪毐。从那一刻起,太后便只是太后,而不是母亲。
大夫陈忠进谏秦王,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现在您最好还是赦免太后的罪过,请太后回到咸阳来吧!
郑庄公曾经与母亲在地下相见,赦免了母亲的罪过。但是郑庄公的母亲并没有如同秦王母亲一样带给他许多耻辱,说不出的耻辱。而秦王嬴政的性格,也绝非郑庄公一样。
秦王嬴政不但不采纳陈忠的建议,而且震怒之中还命人将陈忠赤身卧于荆棘之上,命人锤杀陈忠。
这是得有多仇恨啊!
陈忠被虐死之后,秦王嬴政命人将陈忠的尸体摆在朝堂之下,说还有谁敢来劝谏的,就是这个下场!
不过陈忠被害之后,秦国前来进谏的大臣络绎不绝,作为一国最高领导,您怎么能这么混呢?
秦王嬴政对于这些前来进谏的人一视同仁,都有骨气是不是?都是忠臣是不是?非要给我添堵是不是?好,都打死你们!
前后由于劝阻秦王嬴政被杀死的大臣有二十七人之多,而且这些人的尸体全都被摆在了陈忠的身旁,朝堂之下。
正好此时齐王建和赵悼襄王都来到咸阳觐见秦王,只见朝堂之下尸体堆成了山,询问之后,原来是如此这般,两个人都觉得秦王嬴政真是不孝之子啊!
这件事情在咸阳传为奇谈,所有的人都认为,谁也没办法打开秦王嬴政的心结。此时正好沧州人茅焦来咸阳游历,听说了这件事情非常气愤,这是什么孩子?囚禁自己的母亲?
茅焦当时就说,自己明日就去见秦王嬴政,一定要说服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别人听见茅焦的话都耻笑他,那些劝谏秦王被处死的人,那二十七个人哪个不是秦王嬴政的亲信?不然他们敢去说吗?那些亲信都被处死了,何况你一个布衣?
茅焦大义凛然的说道,那二十七个人只能说明秦王不听他们的建议,如果还有人去劝告秦王,谁知道秦王嬴政就一定不听呢?
看来茅焦相信量变引起质变,但是茅焦的同伴都笑话他太傻了。
第二天五鼓时分,茅焦梳洗干净,饱餐一顿,就准备出发。店主人好心苦劝,你何必趟这趟浑水呢?那可是说死就死啊!
但是茅焦决定已定,还是出发了。而他的同伴都觉得,这傻子一去肯定是不能活着回来了,都开始分茅焦的东西。
茅焦来到朝堂之下,趴在那些惨死的人身上大呼,臣齐国人茅焦,特来参见大王?
旁边内侍问道,难道你是来劝谏大王的?是关于太后的事儿吗?
茅焦说是啊。
秦王嬴政不耐烦的说道,那就让他跟下面的死人说去吧!
内侍劝告茅焦,都处死了二十七个人了,你何苦如此呢?
茅焦愤然说道,听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下界为人正直,现在大王处死了二十七个人,就少一个了。我就是来补充这一个的。古来圣贤都难免一死,死有什么可怕的呢?
秦王嬴政听说这话更加狂躁了,好啊,你这是拐弯儿骂我不正直是不?秦王嬴政命人准备大锅煮开水,等会儿就生煮了这人,看他没有尸体,还怎么能和二十七人凑足二十八星宿?
残忍果然无极限。
片刻大锅架好了,秦王嬴政高呼,叫那个疯子来进锅里!
茅焦故意小碎步走过去,内侍同情他,扶着他,这就要进开水锅了!
走到秦王嬴政面前,茅焦跪倒说,听说活着的人必须面对死亡这件事情,而有国家的人,也必须面对亡国这件事情。所谓生死存亡,是不可以避讳的,如果避讳,那就是违背现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