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 (转载)深谋远虑的渭南之战(一)(2/3)

(转载)深谋远虑的渭南之战(一)(2/3)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第一件需要做好的事情就是“道”,先使自己在道义上处于优势。

曹操在三月就逼反了关中诸将,拖到七月才亲统大军西征,留给马超等关中联军那么长的防备时间,而不是乘其叛乱初起,万事仓促时立即进军剿灭?就像司马懿平定孟达那样,给对方来个措手不及。关于这个问题,显然不是曹操到七月时才能完成西征的准备,如果真是那样,曹操完全可以晚些时间逼反关中诸将。

通常叛乱初起时,人心最不稳定。首倡叛乱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通常迫于形势而首鼠两端。如果及时镇压,多数人卷入不深,尚能摘清自己,会立即与叛乱者划清界限。如果给叛乱者以足够的时间,多数人迫于目前之危,不得不公开表态支持叛乱,甚至干尽坏事。这时再来镇压,由于他们涉入已深,担心既使归顺,将来也可能会贻患无穷,因此不得不叛乱到底。

这么简单的道理,曹操不懂吗?曹操当然懂!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立即镇压?其实细想起来,这样问本身就有点怪怪的感觉。关中原本没叛乱,是曹操故意把它弄叛乱了,现在再去立即把它镇压下去,曹操这不是吃饱了撑的吗?如果曹操立即平叛,关中各部中的多数可能会立即站到朝廷一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多数人犯不着吗,谁强谁弱不是明摆着吗。曹操怎么办?只能赏顺爵降,这是规矩吗,否则无以劝来者。叛乱平定后,那些站到朝廷一边的关中各部,曹操还是没有理由去触动他们的利益,他们依然是独立王国。他们赖以生存的,只忠于他们个人的武装力量,毫发无损。朝廷在关中之所以政令不畅,就是因为有这些地方军阀。曹(此处被屏蔽)反他们,就是想摧毁他们的武装力量,所以,在他们还没成光杆司令前,曹操是不希望他们归顺的。

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道”的问题,曹操既要彻底解决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又不能给人以蛮横霸道的感觉。

《孙子兵法》中的第三事“地”:“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前面我们说过,潼关是关中锁钥。那么,曹操既然是有预谋地逼反关中诸将,那么,曹操完全可以事先准备好一支军马,在关中诸将反叛后,抢先关中叛军一步,占领潼关,将进入关中的大门控制在自己手中,从而可以免去后来为从浦阪津进入关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麻烦。那么,曹操为什么不这样做?

潼关对曹操重要,对于叛军同样重要。占领潼关,会给叛军以信心和鼓舞,会让关中诸将更深地卷入叛乱之中,前面我们讲过,这正是曹操所希望的。这是曹操让“地”取“道”。

潼关虽险,让给关中叛军,却可以使马超等关中联军远离巢穴。由于潼关重要,他们才肯用大军据守。曹操在潼关附近解决他们,和深入边远去逐一解决他们比起来便是“近”。曹操欲擒先纵,以“险”易“近”。这样看,曹操连让“地”都是虚让。

所以,马超等关中联军抢占潼关,看似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那却是曹操给他们预设的大陷阱。

曹操为什么又恰在七月时出征?既不早些,也不晚些?

《孙子兵法》中,第二件需要计算好的事情就是“天”:“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曹操想利用天时,具体说就是利用时间和寒冷的冬季,造成马超等关中联军的补给困难。当年有闰八月,否则,曹操可能再稍早些出兵。随着时间的推移,战局的发展,当曹操逐步完成所有进攻准备时,也正好是马超等关中联军再也无法支撑,急于撤兵之时,说明曹操出征的时间拿捏得刚刚好。

为什么这个“天时”会给关中联军造成补给困难?这就要联系到《孙子兵法》中提及到的第五件事“法”:“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关中各部,互不统属,各自治理自己的领地。经过董卓、?汜之乱,关中十分凋零,各部的治理水平又很差,所以他们的物资储备水平很低。他们的军队极不正规,平时为民,战时集合而为兵,装备补给非由政府统一配发,而是由士兵自己解决。由于他们仅是地方势力,没有大规模远征的行动,以他们的统治水平,从没建立起,也无法建立起完备的后勤保障系统。这样的军队,一旦长期征战在外,补给不济是一定的,尤其是冬天的御寒装备,就更是困难。古代不同于现代,现代人口稠密,军队无论走到那里,都有民房可居。古代人烟稀少,三国时的人口不及今天的百分之一,大军出征在外,只能搭设帐篷野营,如果没有良好的御寒装备,则只有收兵一途。而关中各部显然装备不起可以冬季作战的军队。

反观曹方,其治理水平,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军队的正规化,完善的后勤保障系统,一定远非关中联军可比,其冬季坚持野战的能力自然远强于关中联军。

另外,当时的军队在非战时,都要从事生产活动,否则,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不足以供养足够规模的军队。曹操三月份就张罗要讨伐张鲁,结果关中诸将马上就集结了十万大军去抢占潼关,此时正是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时期,曹操更坏的是,还派曹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