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 烟火读史之刘晔(三)(其中部分转载)(1/2)

烟火读史之刘晔(三)(其中部分转载)(1/2)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从以上的事例可以看出,作为谋士,虽然刘晔的意见经常不被采纳,但事后都能被证明是正确的、有预见性的;作为名士,他的品藻功夫也堪称一流。这样一个人物,放到哪儿都是块金子,都会闪闪发光。的确,自从刘晔加入曹魏集团后,先是被曹操作为心腹留在身边,在曹操手下然后先后担任过司空仓曹掾、主薄、行军长史兼领军等职务;到了曹丕登基之后,刘晔以侍中之职赐关内侯;魏明帝曹睿时期,他又进爵东亭侯,邑三百户,并两次担任太中大夫,最后担任了九卿之一的大鸿胪之位。一切看起来都似乎是非常的完美、正常。不过,通过史料上的各种记载却能发现:虽然刘晔在对外谋略方面几乎是算无遗策,但对于应付曹魏帝国内部复杂的人事关系却是一筹莫展,一塌糊涂。他最后的结局也是非常悲惨,是被曹魏君臣合谋算计而死。

曹丕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喜欢打猎,登基之后仍然乐此不疲。鲍勋多次劝阻,惹得曹丕很不满。有一次,鲍勋再次在曹丕游猎的时候上表劝谏,气得曹丕当场“手毁其表而竞行猎(19)”。途中曹丕还觉得不解气,就问身边的随从:“把游猎比作音乐,与八音相比如何?”侍中刘哗回答说:“游猎胜过八音。”鲍勋十分气愤,当做刘晔的面指责刘晔“佞谀不忠,阿顺陛下过戏之言……请有司议罪以清皇庙。”

通过这个例子说明,在魏文帝时期,就已经有像鲍勋这样秉持正义的大臣认为刘晔是个佞臣了。

到了魏明帝时期,关于刘晔的负面事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闹越严重。这个时期出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刘晔因受皇帝宠幸,诬陷陈矫专权。不过后来明帝对陈矫说:“刘晔诬陷你,通过考察,我对你放心了。(20)”

其次是在魏明帝打算征伐蜀国的时候,朝臣都说不行。刘晔私下对明帝说可以。但出来对朝臣又说不行。中领军杨暨,是魏明帝近臣,又很看重刘晔,自己不赞成征讨蜀汉。在听取了刘晔告之的不能征讨的理由之后,便打算去说服魏明帝放弃征讨计划,并把刘晔所列举的理由也一并告诉魏明帝。结果把魏明帝也给弄糊涂了,把刘晔召来一问,刘晔是一言不发。事后,刘晔以保守国家机密为由,分别把魏明帝和杨暨都教训了一通,还胡诌出了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警句,弄得这君臣二人都向刘晔道歉。虽说在此事上刘晔应付自如,但这种小伎俩引起很多朝臣的不满,紧接着便发生了第三件事情。

有大臣对魏明帝说:“刘晔不尽忠,善于揣摸皇帝的心思,提出和皇帝一样的计策。陛下可以尝试与刘晔谈话,而且都反过来问他,如果刘晔提出的意见仍然和所问的相反,那证明刘晔与皇帝的想法相同。如果每次回答相同,就证明刘晔为人的虚伪了。”魏明帝依照而行。结果果然发现大臣所言不假,从此之后疏远了刘晔。刘晔从此发狂,并因此忧郁而死。

最后的这个例子出现在《三国志.刘晔传》注引《傅子》,傅玄写完了这个故事,在后面还加上了一句话:

以晔之明智权计,若居之以德义,行之以忠言,古之上贤,何以加诸?独任才智,不与世士相经纬,内不推心事上,外困于俗,卒不能自安于天下,岂不惜哉!

傅玄认为刘晔玩弄心计,既不与士人接交,又不尽心侍奉皇帝,所以不能安身于天下。陈寿虽然没有把这个故事写进刘晔本传,但是在该传中也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他在介绍刘晔的儿子刘陶的时候,特意写下了“少子(刘)陶,亦高才而薄行”的句子,这个“亦”字也含蓄地反映出作为史家对于刘晔的看法。



刘晔,作为后汉三国时期杰出的谋士,为曹魏帝国的发展、建立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谋略方面可说是算无遗策,基本没有出现过什么错误。那为什么无论是曹操还是后来的曹丕对他的很多良策都不予采纳呢?作为曹魏的三朝元老,刘晔却被一些大臣认为是佞臣,最后被曹魏君臣合伙算计,这又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在大概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这与刘晔的个人背景和时代的大背景有关。刘晔投靠曹操之时,曹操的地位虽然已经稳固,但是他仍然需要利用“奉天子”作为自己专权的一种政治口号,他也仍然需要大批的忠于汉室的士人辅佐,因此身为汉室皇族后裔的刘晔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最好的一面旗帜。刘晔的境遇,正是东汉末代王朝从被利用到衰落、最后到灭亡的缩影。刘晔的这个皇室后裔的招牌也就从有用逐渐演变成无用,到最后甚至成为一种累赘。刘咸?的观点仅仅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随着东汉王朝的日益衰落,曹操不需要对忠于东汉的大臣们言听计从,刘晔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摆设,当然他的意见和建议也就不为曹操所重视了。

其二,这和曹魏集团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密切相关。曹魏集团草创、发展之时,曹操尚能唯才是举,上下一心。但是到了后期,其内部的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激烈。而到此时,原本跟随曹操打天下的旧臣们越发变得尴尬。荀?、崔炎被杀,毛?、钟繇被废;贾诩“阖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