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路客 > 玄幻小说 >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 >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董卓(下)(2/4)

(转载)三国人物散论――董卓(下)(2/4)

幻想三国志之龙皇霸业有声小说,新思路客在线收听!
董卓传》说:“安西将军杨定者,故(董)卓部曲将也。”惠栋的推断是可能的。

(九)段煨()池,中郎将段煨(ei)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同《传》)又说:"(董)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资治通鉴》卷五九胡三省注:“将、校谓中郎将、校尉。”因此,段煨(; (一o)徐荣《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说:“同郡徐荣为董卓中郎将,荐(公孙)度为辽东太守。”公孙度为辽东襄平人,徐荣与之同郡,应该也是辽东人。同书《武帝纪》说:"(曹操)到荥阳汴水,遇(董)卓将徐荣,与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徐荣很可能是董卓军事力量中唯一非凉州人的大将。《后汉书;董卓传》说:"(王允)乃遣(董)卓故将胡轸(zhen)、徐荣击之(李?)于新丰,(徐)荣战死,(胡)轸(zhen)以众降。”据前引《九州春秋》,董卓死后,尽管胡轸(zhen)奉王允之命,阻止李?进军长安,“实召兵而还”,支持李?向东汉政府进攻,而徐荣却是战死的,说明他被胡轸(zhen)、李?排除在凉州军事集团之外。

“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后汉书;王允传》),从上述重要军事人物的情况来看,是完全符合的。以董卓本人为统帅,以李?、郭汜等人为将领,下面是凉州的汉族和非汉族,并以“羌胡”为主的精兵,从而组成了富于战斗力的凉州军事集团,这是董卓起家,以及最后控制东汉政权的资本。

――――――――――――――――――――――――――――――

(四)董卓之死

如前所说,董卓抗拒东汉政府的命令,既不交出军队,也不前往并州赴任,而是屯驻河东“以观时变”;窥视京都洛阳政局的变化。

东汉政府内部这时有三种政治势力存在。首先是宦官,他们盘踞宫廷,挟持小皇帝和皇太后,并控制政府、这是一股盘根错节的政治势力。其次是以弘农杨氏、汝南袁氏为代表的世族高门。“四世居三公位,势倾天下”,即是对当时汝南袁氏的描述。最后则是辅政的大将军何进,在他周围为之出谋画策的,据《后汉书?何进传》,主要是“素善养士,能得豪杰用”的汝南袁氏的袁绍,以及其从弟“尚气侠”的袁术。特别是袁绍掌握有一个以他为首的政治集团,包括曹操在内,他们都是年轻的才智之士,在政治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力量。

《后汉纪》卷二五说:"(何)进以(袁)绍为司隶校尉,王允为河南尹,乃召武猛都尉丁原、并州刺史董卓,将兵向京师,以胁太后。”这是袁绍为何进所作的策画,即召集手握重兵的董卓和丁原两人,率军前来洛阳,威胁太后同意诛灭宦官。董卓统率的凉州兵屯驻河东,丁原的并州兵则屯驻河内,并、凉两支劲旅,成为何进所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董卓得到何进命令,立即进军洛阳。当凉州兵尚未抵达之际,东汉政府内部已发生变乱,何进为宦官所杀,宦官也为袁绍所消灭。这时可以左右政局的,除董卓外,仅有手握并州劲旅的丁原,这是唯一可以与董卓分庭抗礼的人物。如何对付丁原这个强敌?这是董卓在京师洛阳首先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后汉书?吕布传》说:“灵帝崩,(丁)原受何进召,将兵诣洛阳,为执金吾。会(何)进败,董卓诱(吕)布杀原,而并其兵。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卓自知凶恣(zi),每怀猜畏,行止常以布自卫。”吕布以“晓武”得到丁原重视,“大见亲待”,成为丁原手下最为亲信的将领。董卓如何诱使吕布杀死丁原,从而兼并了并州军,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如前所说,董卓曾在并州作战,又担任过并州刺史,吕布是五原九原人,五原郡属于并州,十分可能,两人之间不但认识而且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否则吕布来自敌方营垒,而且属于丁原亲信,董卓为什么“爱信”,“行止常以(吕)布自卫”,将自己的生命安全完全交付给吕布,应该即是最好的说明。

解决丁原,兼并了并州军队,而且在此之前,“何进及弟(何)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从此,董卓凭借所掌握的武装力量,成为具有条件控制东汉政府的唯一权力人物。

如何安抚当时的世族高门,《后汉书?董卓传》说:"(董)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铁?,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zhuo)用子孙。”黄碗、杨彪是身居高位的世族代表人物,董卓这一行动,当然得到他们的支持。其次则是对当时的才智之士,即所谓“名士”,加以争取,对董卓来说,这是更为重要的问题。董卓久在凉州,长期担任武职,与名士们之间不可能具有联系;而且“习于夷风”的凉州将校,以及董卓本人,要取得名士们的好感,也极为困难。如何争取,所迫切需要的,是一个能为之牵线搭桥的人物,其时最符合条件的,在董卓眼中只有周毖其人。为什么?这里需要作必要考察。

周毖,《后汉书?董卓传》作“周?”,注引《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