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惊噪,声振都下”。铲除廷臣、废立君主
夺权初期的杀戮及废君:崔忠献诛杀李义旼不久,便进一步扩大打击对像,先是重诛李义旼三族,继而大杀朝臣。次年(高丽明宗二十七年,1197年),崔忠献废高丽明宗,擅自改立明宗弟晫(初名旼)为新王。经过这样的君主改易,崔忠献权势就更为稳固,并获得“靖国功臣三韩大匡大中大夫上将军柱国”的衔头,成为高丽朝廷中的大权臣。
掌权时期的诛锄异己及废立:1204年,神宗死后,由熙宗王韺继位,但仍受忠献牵制,因而引起拥护王室的官员王涛明等,联络僧兵企图伏击崔忠献,但计谋败露,被忠献所收拾。之后,忠献废熙宗,立明宗儿子康宗王祦(1211年)。不久,康宗去世,便由高宗继任(1213年)。综观这一段时期,王室是任凭崔忠献摆布的。
“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的威势:透过一系列的夺权及废立行动后,崔忠献得到极高的权势。如高丽熙宗二年(1205年),崔忠献获封为晋康侯后,曾在一次在招呼诸侯的夜宴中,“诸王因奏留使,副其帐具,花果、丝竹、声伎之盛,自三韩以来,人臣之家所未有也。”因而“自后忠献出入宫禁,便服张盖,侍从门客,殆三千人。”到高丽高宗六年,更赐崔忠献姓王氏。
统治措施编辑独裁制度
私人部队“都房”制度:除了透过接连不断的政变来稳定权势外,崔忠献又引入了新制度来巩固自身权益,这就是设置私人部队──“都房”。“都房”以“班”位单位组成,轮流守卫崔忠献的私宅及护卫他的出入,具有相当庞大的规模。而要供养这支私人部队,据学者朱立熙所说,主要是靠着崔氏拥有广大的土地,从土地得到的租税与贡品,便成为财富泉源,庞大到足以应付其族人、党羽及宫吏的薪俸所需。朱立熙认为,崔忠献之所以成功地把权力留传四代之久,靠的就是“都房”,因为当时武人间的倾轧异常激烈,所以崔忠献有必要成立这支私人部队来自保。另设官府:1205年,高丽熙宗即位后的次年,崔忠献就获晋封为晋康侯,并且另设官府,称为“兴宁府”,自行配置僚属。于是,高丽朝朝政便完全归于崔忠献所掌握,国王只能仅保虚位,成为傀儡君主。
改革时弊
崔忠献刚刚铲除权臣李义旼,夺得权力后,便与弟弟崔忠粹一同向高丽明宗上奏了十个事项,要求改革当时的一些时弊,其中可归纳成这样:
公允分配土地:崔忠献认为,朝廷应该对臣民“量宜除授先王制土田”,按照实际情况颁发土地;此外,由于有势力人士的贪婪而“夺公私田兼有之”,占有大片土地,造成“邦赋削而军士缺”,朝廷无法根据田丁数字来收税征兵,因而要求能把这些被占的田地交还原有者。
澄清吏治:崔忠献发现,一些官员“惟利之从”,甚至向人民“争征田租”。而地方官员又“应察不察”,并从中作出舞弊营私。有鉴于此,崔忠献意欲改变地方官制的现状,加强对官员的审核,“能者擢之,否者惩之”。
倡导节俭:崔忠献认为当时廷臣们的生活“并不节俭”,住所、衣裳都过多修饰,令风俗败坏。因此要求国王“具训于百僚,禁华侈,尚俭啬”。
整顿佛教徒:当时的“浮图”,都获国王准许随便出入王宫,“以事干秽圣德”,又擅自“营立佛宇”,在崔忠献眼中,这些行径都不太妥当,于是意图令他们“不迹于宫”,多余的佛宇“削去勿留”。
善选谏诤官员:崔忠献认为当时负责进谏的官员,都“以苟合为心”,未能指出国君施政的毛病。所以就要求国王选择合适人选,“使直言在庭。”
大义灭亲
诛杀弟弟崔忠粹:高丽神宗即位后不久,崔忠粹欲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太子渊,并妄图先将当时的太子妃逐出,但忠献认为此举对王室及对太子妃都不太合适,劝谕忠粹:“以女配东宫(太子),得无讥乎?况夫妇之闲,恩义有素,太子配偶有年,一朝离之,于人情何?”力陈崔忠粹的做法不合情理。但忠粹并不接受,甚而因不堪母亲的规劝而“以手推之仆地”。崔忠献对忠粹忍无可忍,在得到亲族们的支持后,预备迎战忠粹。忠粹的部下亦转投忠献阵营,而他本人在逃走时被忠献追兵杀害。最后,崔忠献将弟弟“收葬之”。
流放姨甥朴晋材:朴晋材手下有一批勇悍之士,但获授官职的郤不多,晋材对此含恨在心,甚至图谋除去忠献,忠献亦感到晋材即将作乱,便在捉拿晋材后“断其脚筋”,然后流放。朴晋材不久病死,而他手下的“勇悍者”亦被流放远岛。事件发生在高丽熙宗三年(1207年)。
平定动乱
在崔忠献执政时,还有有两股势力随时起事,造成动乱,影响崔忠献的统治。
佛教寺院的势力:崔忠献执政期间,便有数次多达数千名的武装僧侣涌入开城,以图推翻崔忠献。崔忠献便迫令佛教住持──特别是那此已入佛门而没有合法身份的王子离开京城,并使用武力粉碎武装僧侣。农民起义:对于农民起义,崔忠献先采用武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