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然后加以安抚政策。对于一些领袖人物,他授以官衔,释放部份贱民,把他们原本所属的“部曲”、“乡”或强制劳动区,合并入常规的县制。崔忠献的各种做法,把农民的起义平息下去。
失误政策
崔忠献的施政,亦曾有一些严重的失误:
对边防疏忽松懈:记载,崔忠献曾形容自己治下的高丽是“国富兵强”,所以当边境有急报,崔忠献就怒骂:“何以小事烦驿骑,惊朝廷?”对于崔忠献的轻率态度,边将只能采取“必待敌兵陷两三城,然后乃可飞报”的消极态度。高丽高宗三年(1216年),高丽边境就曾一度被契丹遗族入寇,弄致“京城无备,人情汹惧”,高丽好不容易才将契丹兵击退。
“占夺公私民田”:崔忠献曾占夺公私的田地,到崔怡(即崔瑀)掌权时才归还原主。“授人爵,视赂多少”:崔忠献对于授爵,即使有功,都是看对方向他行贿多少。例如高丽高宗六年(1219年),赵冲及孙永等击退契丹兵有功,但崔忠献主持论功行赏时,郤“有功者无赏,人多怨之”。孙永与一干人等因在酒后埋怨说:“顷与契丹战有功,以无赂不得官”,给崔忠献闻悉而被斩,跟他遭遇同一命运的,竟达百余人。到崔怡时代,才对这种失误进行整顿。
4权力过渡编辑去世
高丽高宗六年(1219年),崔忠献去世,享年七十一岁。即将去世时,崔忠献还召集乐工数十,全日奏乐,“至夜,三鼓乐未阕,果死”。死后,谥景成,其丧礼亦甚为盛大,“百官缟素,会葬,秘器、羽葆、鼓吹、旗常拟于王者。”
儿子接权
据的记载,崔忠献身患重疾,即将离世时,便预料身后可能有人作反生事,便叮嘱儿子崔怡(即崔瑀)切勿前来看望。果然,崔忠献所宠任的将军崔俊文与池允深、柳松节、金德明密谋铲除崔怡,并不断促请崔怡到病重的崔忠献家中看望。崔怡遵照父亲叮嘱,没有上当。后来金德明把阴谋告诉崔怡,让崔怡作好准备,而崔俊文、池允深仍不知就里,亲自上门找崔怡,欺骗他“公(崔忠献)疾革,宜速往候”,崔怡见势即捉拿二人,进行惩处,平息了这次危机。到崔忠献死后,崔怡便积极收买人心,革除崔忠献在世时的弊病,稳定了统治权。[12]其后,崔怡在自己的私宅里设立“政房”,令权力更加稳固,崔忠献所开创的“崔氏政权”便得以延绵下去。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