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名队员拨开灌木丛抵达制高点,蹲守在此多时的射手低声说道:“两个弟兄摸到了对面,发不到夜视设备的边防军毫无察觉,你说要不要开火。”
三四个小时以后,山雾弥漫的雪岭将迎来日出,站在山巅观看云海消散会给人以美妙的感觉,但是对执行任务却没有好处。
石块和页岩构成的陡坡上落着一团团积雪,一队神朝士兵在乱石后升起篝火。意识到时间不多的巴赞示意射手开火,穿着厚重伪装服的同伴扣动扳机将两枚子弹射出,子弹大约在一两秒后才击中篝火旁的士兵。
对面山坡上茫然四顾的神朝士兵被潜行到近处的侦察队员制服,一左一右同时举起的两把微型冲锋枪用短促,几乎感受不到后坐力的射击击毙敌人。侦察队员检查倒毙的神朝士兵,他们的橄榄色军装里有小型无线电设备,这在信号不佳的山区很难保持通讯。
爬过面前的山丘,巴赞看到那个边境村庄的轮廓。除了村委会,这里没有任何浇筑水泥的建筑,老旧低矮的房屋上盖着古代的灰瓦,黄烂泥、塑料和铁皮棚是当地最主要的建筑材料。采光极差的民居在白天也会漆黑一片,当地居民收不到信号的旧电视机会在黑暗中发出刺眼的亮光,这或许就是本地唯一的现代化设备。
雄心勃勃的“唯一帝皇”曾宣称要消灭贫困和失业,他投入巨资在东荒边境的山区修建公路,周边城市兴办的企业被要求广泛吸纳贫困户。
山区的村庄不断有年轻人外出打工,本地出现留守儿童和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其余地区的居民反而觉得山民抢走了工作机会,吸纳劳工的企业则完全依赖朝廷的财政扶持。
刘帝的“仁政”以失败告终,目睹外界巨大贫富差距的山区居民成为“振威侯”支持者,过去穷困潦倒的他们却对江先主敬若神明。
林登万选择直接向穷人发放食品和补贴,山区居民如果选择外出打工,这些福利就要有所削减。在“猢狲”眼里,“授人以渔”会导致“竭泽而渔”。
一间还算像样的农舍里,枣红色皮肤的居民正在招待到来的士兵,他们的消费能力还不错。当地人去潮湿的树林里摘下半个蜂窝来酿酒招待客人,驻军愿意出高价购买村民的特产。
房间的泥土地面上有个安放炭火的坑洞,一位年长的老兵用烧灶头的铁棒翻弄着火炭,点点火星从焦黑的枯枝里升起,他那支轻机枪被丢在一边。其余士兵望着挂在墙上的猎枪,如果天气允许,每个人都想去打野猪,最好能带几个用獠牙雕刻而成的工艺品回家。
昔日在北方军阀麾下作战的老兵讲述着陈年往事。
“林登万夸大了他在东都争夺战里取得的战果,老王的军队几乎是一夜之间垮掉,走投无路的我们只能投降‘猢狲’。这个人不会治国,他只会想方设法保住皇位。”
坐在对面的年轻后生对任何东西都缺乏敬畏,林登万在他眼里也只是个笑话,他补充说道:“‘猢狲’缺席所有推翻‘唯一帝皇’的重要战役,他都不敢拍讲述那段历史的电视剧,这家伙全靠打国内的几个军阀出名。”
攀谈的士兵把“猢狲”那些传说的不实之处悉数披露出来,稀薄的空气和清冷的月亮让他们想念家乡,所以不可避免的埋怨林登万。
潜入村庄的巴赞在农舍中间的过道上看到运输补给的卡车,巡逻的士兵很不上心,他们想去温暖的房间里看电视。这里有台履带式防空导弹发射车,巴赞悄悄用激光设备标定高价值的目标。
侦查队员从农舍旁走过的时候,室内的几名士兵在和村民蹒跚学步的小孩开玩笑,见过世面的边防军将士许诺要带儿童去搭火车和坐地铁。
小型收音机报道着神朝在海战里取胜的消息,一位擦枪的士兵问道:“组合国方面好像在调动军队,几个装甲师随时能冲过边境。”
其余士兵自顾自搓手,他们仿佛听到一个笑话,潘启向部下们许诺边境上绝不会发生战斗。
村庄里地势较低的地方还有两台车载防空系统,潘启故意把武器装备摆在平民聚居地,如果有人敢开火,他就必须承担沉重的舆论压力。
余下的目标被很快标定,巴赞今天却相当不走运。雄狮谷战役后的侦察大队损失惨重,组合国方面为此补充了几个兽人士兵,据说他们都受过不近人情的训练,但是平均年龄都偏大,体力和警惕性不过关。
巴赞的对讲机里传出轻微的手指敲击声,对面山头上的特等射手和观察哨在向他报警。村庄里讲个不停的守军突然安静下来,山腰上机枪阵地的探照灯被人点亮。
不知为何暴露的侦查队员万分紧张,缺乏重武器的他们需要撤退到十几里外等待直升机,这么长的距离可吃不消和正规军交火。村庄里升起几发带着降落伞的照明弹,抓着步枪的边防军冲出土胚房。
呼叫完空中支援的巴赞匍匐着向南面一个柴堆爬去,他听到几个神朝步兵支支吾吾的交谈声。外出巡逻的士兵要互相对口令,说错口令会被直接枪毙,他们难免紧张。
几分钟后,神朝驻军的机枪阵地开始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