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烁退朝之后,带着李淮回到乾宁宫。>
今天他漏了大脸,心中别提有多么酸爽。>
怪不得古代人人都想当皇上。>
那随意施为之间便能定夺人的生死命运的感觉,能让人深度着迷。>
这……>
该死的权力!>
李淮让手下的小太监去御膳房准备早膳。>
赵烁则赶在金军进攻之前,令宫女拿来文房四宝,准备写一篇讨贼械文。>
械文能不能震慑金人不重要。>
事实上金人已经完全把大宋看透了。>
现在无论大宋怎么折腾,如何反抗。>
金人都会认为这是大宋的装比行为。>
换而言之,金国铁了心要爆锤大宋。>
谁也拦不住。>
所以,赵烁不指望一篇械文能够在金军中掀起浪花。>
他要的是让大宋子民跟各地抗金的勇士们,为之癫狂。>
所以,文字不需要有逼格。>
也不需要保持高的才情。>
简单质朴的文字,直抒心意便是最简单有效的。>
所以!>
懒得动脑的赵烁,提笔便写了一篇告百万同胞书……>
唯一跟原文有所变动的就是小日子国变成了野蛮的金人。>
写完之后,赵烁读了一遍。>
霸气侧漏。>
便让工部印刷一万份。>
传遍汴梁城。>
整个程序走完之后,今日早朝发生的事情已经人尽皆知了。>
当朝圣上开了杀戒。>
斩了一位二品大员。>
这是宋朝多少年都不曾听过的稀罕事。>
酒馆的酒客,来往的商贩,甚至是花楼里面的技师们都开始谈论起国家大事。>
大家的身份各不相同。>
却拥有同样的诉求,那就是驱逐鞑虏,抗击金贼。>
“陛下,您吩咐的事情,奴才全部办妥了。”>
李淮款款的走了进来。>
赵烁对这位贴身太监,颇有好感。>
只是他举手投足的神态,令他有点无所适从。>
李淮在殿内候着。>
赵烁忽然问道:“李淮,朕想知道今日午门外斩杀徐秉哲,是那个人主刀的?”>
不用脑子,赵烁也能把高俅排除在外。>
让他斩人?>
那还不如让他带着足球队去参加世界杯。>
再者,斩人在官员们看来是一件很晦气的事情。>
高俅最为监督的长官,观望也是离着很远的。>
但是那个主刀手就不一样了。>
如今大宋的禁军杀一只鸡都会做一晚上噩梦。>
京城的刽子手也都是吃空饷,毕竟宋徽宗是文艺皇帝,几乎不斩人。>
所以刽子手的刀也沾了很多锈迹。>
这也是赵烁格外欣赏那个主刀手的原因。>
因为散朝之后,赵烁特地赶到城楼上欣赏了一下那颗高悬的头颅。>
该说不说,刀口很整齐。>
一看就是专业人士的作业。>
李淮当即领会了赵烁的意图。>
这位陛下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
李淮曾在内务府当差,可谓是看着宋钦宗赵桓长大成人。>
在他的固有印象当中,赵桓不是雷厉风行之人。>
甚至连身体都非常虚弱。>
如今的皇帝,体质也不怎么好。>
但是透出来的精气神,却能媲美龙虎。>
他这两天也多次揣测过,莫非这就是皇位对人的吸引力。>
能让一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变成一代明君?>
眼下皇帝想要励精图治,最重要的就是用人。>
更何况,如今的皇帝刚刚登基。>
急需要扩大自己的核心圈子。>
只有自身实力壮大,才能平衡文武。>
李淮离开之后,赵烁继续埋头审阅这两天堆砌的奏章。>
提到最多的是江南那边的水涝之灾。>
朝廷很有必要拨付一笔赈灾的款项。>
但是属于赵烁的皇城宝库内,那点钱都不够路途上的耗损。>
只能让当地想办法了。>
其实江南的灾难,很大的责任是要让方腊去背的。>
那家伙被童贯平定的时候,将之前掠夺的财宝全部藏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