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金军大兵压境,你龙体圣安,登城督战万分危险。”>
“不碍事,朕凉那金人也攻不进来。”>
“可是官家……”>
朱皇后还再担忧。>
赵烁轻轻的在她臀部拍了拍,轻轻的说道:“乖乖在后宫等朕。”>
“嗯……”朱皇后顿时脸颊红润,声音也愈发的战栗。>
赵烁随后招呼祁玉率领武德司的武差离开了皇宫。>
此时丞相唐告已经带着文臣士大夫们在殿外等候。>
因为赵烁下了命令。>
所有文官一个都不能少。>
因此,就连先前卧病在家的退休文员也被放在担架上抬来了。>
众人一看,啥情况?>
这是?>
新登基的皇帝穿了一身战甲,而且还手持战争之剑。>
看着威风凛凛,神采照人。>
可这样的事情,在大宋已经很多年不曾出现过了!>
赵烁环顾四周,在文臣之中寻找着一个人。>
同时问道:“马怀礼何在?”>
“陛下,微臣在此。”户部尚书马怀礼躬身作揖。>
“朕问你,我军的粮草筹备的如何?”>
“陛下,早在前天夜里,微臣就领了李太尉的命令,准备了六万担粮食。”>
“很好。”赵烁满意的点了点头。>
看来李纲还是很能干,完美的领会到自己让他出任军需官的精髓。>
马怀礼接着说道:“另外,那些粮草微臣在一个时辰之前全部交给张将军了。”>
“不错!此战大捷之后,朕会为你记功的。”>
“陛下圣恩,微臣不求回报,只求能抗金几人,驱除鞑虏。”>
马怀礼也不傻。>
若是平日里办了好事,皇帝要赏赐。>
他高兴还来不及。>
可是皇帝方才说了啥?>
说他要大捷?>
这……纯纯就是睁着眼睛说梦话呢。>
就凭借汴梁城如今的兵力,能够受得住金军的大举进攻已经是打了上卦了。>
还要大捷?>
难不成这皇帝要出城据敌?>
赵烁对前来的文臣士大夫们说道:“诸位爱卿,你们可都是我大宋的股肱之臣啊,告诉我,你们忠诚大宋吗?”>
此言一出,士大夫们当即齐声高呼:“我等誓死为大宋效劳。”>
“很好!那就从即日起,爱卿们跟朕一同缩衣减食吧。”>
“还有,诸位的饷银以及朝廷补给的养廉银从今天开始中断。”>
“咱们君臣一心,团结起来办大事。等金军退了,朕就照常给你们补齐了。”>
此言一出,方才那些信誓旦旦说要为大宋效劳的士大夫们当即摆出数十张驴脸。>
“怎么?都不满意?”>
众士大夫冷不丁打了个哆嗦,急忙道:“臣等遵旨。”>
皇帝现在都要御驾亲征上前线拼命了。>
他们在没有眼力见也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忤逆皇权。>
“嗯!都是我大宋的救星,都是我大宋的名臣啊!”>
赵烁感慨一句,却也赞美的众多本就虚伪的士大夫们起了一层鸡皮疙瘩。>
每个人都感到莫名的激动。>
一时间也不去回想皇帝克扣他们工资的事情。>
而是齐刷刷的欢呼道:“陛下威武。”>
赵烁沉浸在士大夫们的疯狂吹嘘中,微微颔首。>
好嘛!>
既然我威武,那就走吧!>
念及于此,赵烁对众人说道:“诸位爱卿,且虽朕前去东华门,为我大宋健儿摇旗呐喊!”>
呀???>
我们去?>
万万不可!>
众人目瞪口呆的看着赵烁,突然觉得这个皇帝是不是脑袋瓜子被烧糊涂了?>
自古以来只有上战场的武将,哪有文官抱团去前线的?>
再说文人相轻!>
去前线也无法做到精诚团结。>
那不是扯淡吗?>
还有,如果文官需要上前线,那古往今来还要文官作甚?>
反过来说有了文臣,那还要武将干鸟???>
一时间士大夫们的脸又板了起来。>
吏部侍郎陈怀庆肃然说道:“陛下,微臣忽觉得头晕目眩,兴许是上火了。恳请陛下开恩,让微臣回府休息。”>
“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