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黄初六年字,刻写太学石经。可惜董贼一把大火,付之一炬啊。”baiyca
这是非常令人惋惜的地方。
汉灵帝时期儒学昌盛,因天下经文广集于太学,所以当时太学是天下儒生们向往之地。很多人都在太学读书,后来太学石经刻成之日,太学门口的马车乘日千余两,填塞街陌,轰动全国,可谓兴盛一时。
结果董卓一把大火把洛阳大部分图书焚之一空,即便蔡邕抢救,也只带走了很少的部分,后来曹操让蔡文姬背写很多失传典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现在曹丕又设立太学,但里面的藏书就已经远不如当初那么辉煌。
作为汉末魏初有名的文学家,曹丕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自然对于这些烧毁的经书十分可惜,对于董卓的恶行,亦是极为痛恨。
但痛恨也没用,现在太学缺书的确是事实。
乐详建议道:“陛下还是要多招治古今经文文学的大儒,大儒们虽各治经典,各成一家,但书籍原文,以及他们也都是传承各家学说,如此集百家之长,或许能够恢复当初太学之兴盛。”
“嗯。”
曹丕点点头,这件事情确实应该重视。
乐详见他很好说话,就又说道:“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情,希望陛下慎重。”
曹丕问道:“何事?”
乐详说道:“如今很多北方的儒生都以《沉氏经》《诸子言》乃至新出的《人论》为经典,日夜治之。特别是《人论》,其中言论怪异,乃借儒家之衣,歪曲圣人之意,长此以往,恐对陛下不利。”
“唔......”
听到这句话,曹丕皱起了眉头。
沉晨现在已是海内知名的大儒,《沉氏经》和《诸子言》的出现奠定了他大儒的地位。
这两本书其实是以儒家思想探讨精神、文化内核的书籍,与王阳明心学贴近,属于对儒家文化的阐释,因此在目前的儒家圈子当中,地位较高,被世人封为经典来治。
曹操早年也觉得这书不错,里面并没有伤害到他统治的内容,所以不仅他看,还让曹丕和曹植学习,以加强他们的政治能力,掌握新的思想。
结果就是沉晨在北方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被诸多儒生们奉为当代第一大儒,而且已经有往儒家第四圣的方向发展趋势。
汉朝本身就没有文字狱,文化的传播也受限于竹简,像曹丕的太学一直没办起来,就是各大世家对本家族家传的典籍视如珍宝,不愿意拿出来分享,结果就造成了文化壁垒。
所以像沉晨这样大方地传播儒家思想,到处分发、售卖刊印成书籍的各类经典的人,少之又少。
这就造成了曹魏集团的矛盾与割裂。
在军事上,他们将沉晨视作大敌,屡次打击。
可在文化上他们又奉沉晨的书籍为正统,即便嘴上不说,可连曹魏统治者都治,就更别说底下的世家大族和豪强寒门了。
因而面对沉晨,曹魏集团的态度还是很复杂,军事文化不同对待产生了精神错乱的感觉。
但到《人论》出来之后,就不同了。
《人论》极大动摇了曹魏的统治,让底层百姓较为浮躁,很多人甚至拖家带口,脱离北朝,跑到了南方去。
一系列的情况让曹丕都有些措手不及,不得不想办法对抗。
只是以目前沉晨在儒学上的影响力,想要将沉氏的影响抹除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现在的大儒们顶多是对古代的经典进行注视,也就是解释儒家文化。
而沉晨是直接自己写了几本经典出来,自己就是儒家文化的创造者之一,跟孔子、孟子、荀子一个地位。
所以想对抗或者抹除,除非再出来一个圣人,但那完全不现实。
因而曹丕也只能选择躺平,听之任之。
现在乐详提了出来,又让他想起了这个糟心的事情,扶额说道:“朕自然知道这件事情,然沉晨那厮为当世大儒,儒生们现在都治沉学,便是马学郑学都不治了,想要与之匹敌,谈何容易。”
乐详想了想道:“臣以为,陛下可以效彷武帝。有用则用之,无用则弃之。《诸子言》和《沉氏经》提倡的实用主义、思想教诲、知行合一都不错,可以保留。《人论》对陛下不利,不如禁止在北方传播、抄写、谈论。”
“禁止?”
曹丕左手撑着下巴,右手轻轻敲击着面前的桌桉,陷入了沉思。
自春秋战国以来,知识都极为宝贵。除了历史记载有秦始皇焚烧一部分书籍之外,就再也没有官方严令禁止某本书的事情。
后世有营销号说法家的《商君书》是我国第一本禁书,是汉武帝时期禁的,但实际上《商君书》不仅在汉代十分流行,还是当时汉朝皇室要学习的主要经书之一。
比如晁错在伏生学习《尚书》之前,跟的是一位叫做叫张恢的老师学《申子》和《商君书》,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卫绾上书说民间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