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自昏迷中醒来,大为震怒。>
他居然真的被骗了,用蜀国历代积累的一大批宝物,就换来了五头腹中藏金的普通石牛。>
虽然石牛腹中有金,但那些金子和换来石牛的宝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石牛是假这件事已传遍蜀地,整个蜀地都已知道他被秦王玩弄于鼓掌之间,甚至已流传往其他诸侯国。>
听闻这件事的人都取笑他愚蠢无知,居然真的相信世上有每日都能拉出金子的石牛。>
他这个蜀王已成为天下笑柄,成为整个蜀国的耻辱。>
蜀国百姓到外面,都羞于谈起蜀人的身份,不想和他这么一个愚蠢的国主扯上关系。>
蜀王对此恼怒之极,窝心憋屈,吐血三升。>
枉他平时以圣人贤君自称,却落得如此名声。>
与此相比,因为谶言应验一事,做出谶言的神鹿在蜀国的名声则是水涨船高。>
甚至有不少蜀地百姓,到陆岐所在深山外跪拜祈福,乞求神鹿保佑。>
蜀王不相信有什么谶言,他认为只是那只鹿妖碰巧蒙中。>
他对于这件事仍不死心,派人向秦王递信。>
蜀王期望秦王可能是不舍得五头石牛这等稀世异宝,才做出蠢事做了五头假石牛来骗他,于是他向秦王提出只要交出真正的五头石牛,一切可既往不咎,当从没发生过。>
如今的形势想要扭转他在蜀地百姓和天下人心中的名声,必须他能得到真正的五头石牛异宝。>
否则即使秦王把蜀国用于交换石牛的珍宝全部退回,他的名声也无法挽回。>
如果秦王交出真正的五头石牛,那么便是秦王背信弃义明明答应交换石牛却拿假的诓骗,而不是他愚蠢无知被骗,事情就能扭转。>
但秦王哪里有真正的五头石牛,这只是蜀王不甘心的妄想。>
五头石牛自始至终就从不存在于世上,一切都是秦王为了让蜀国自己开辟蜀道的阴谋。>
秦宫中,烛火幽幽。>
秦王身穿王袍,气度威严,中年模样,他坐在案后,看着蜀王派人送来的信件,心情复杂。>
他本打算在蜀国开辟完蜀道后就立即对蜀国用兵,打下蜀国。>
但蜀王下令叫五丁力士带领大军开辟蜀道,让他见识了五丁力士的恐怖力量。>
秦王对于发兵攻打蜀国这件事,已没有十足把握,五丁力士的强大着实让他忌惮不已。>
原本他不把蜀王和蜀国放在眼中,认为戏耍蒙骗蜀王也没什么,蜀道一开辟完他就能攻下蜀国,蜀国已是他囊中之物。>
但见识到五丁力士的强大后,他不再这般轻视。>
甚至他不太敢惹怒蜀王,只能尽量平息蜀王怒火。>
不过,叫他把刚得到的珍宝送回蜀国,他又不太甘心。>
而且难道他就要这么放弃对蜀国的谋划?>
坐在大椅上,秦王沉思一阵后,眼中陡然一亮,有了定计。>
五丁力士的确强大,但蜀国强大的只有五丁力士,他或许可以想法绕过五丁力士,灭掉蜀国。>
五丁力士纵使力量再强,但对某些事也是力有不逮,比如五丁力士能开山裂地,但无法操控人心。>
他若能想个办法让蜀国民怨沸腾,对蜀王怨声载道,到时蜀国可能会不攻自亡,他也就不用为怎么解决五丁力士而头疼。>
……>
蜀宫中。>
蜀王面色苍白,容貌较为之前苍老了许多,他咳嗽着靠坐在大椅上,看着秦王的所回的信。>
信中秦王言语十分客气,提出石牛的确是真,但也许是运送的半路上出了什么问题,导致石牛失去神异之处。>
不过,他愿意交还那批宝物,只是那批宝物一到秦国,就被他变卖,换成兵甲马匹与粮草,充实军队。>
他需要时间来筹措赎回钱财那些宝物,一旦宝物都被赎回,立刻回派人送回蜀国物归原主。>
另外由于这件事为蜀王带来的困扰,他愿意先奉上五位倾国倾城的美人作为赔礼,蜀王可派人到秦国接回。>
蜀王看着信件,苍白脸上浮现一抹不正常的潮红。>
之前派人与秦王交流,劝说他交易石牛,秦王可从未用如此客气的口吻与他说过话,这让他大为受用。>
秦王在信中隐隐为他提供了解决之法,他可向外宣称石牛并不是假,而是忽然间毁坏出了问题,秦王也会配合他一同散布消息。>
尽管这个理由骗不了所有人,但多少能挽回一些他的名声。>
等秦王把宝物送回蜀国,那么这件事他在实际上就没有损失什么,何况秦王还会对他低头赔礼,献上五位倾国倾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