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皇帝问话,影卫答:“已有指向之人,今日后便能确定。”>
尉迟恭淡淡“嗯”了声,吩咐把杨知许抓回后,立即去审,他要知道杨知许背后的那人。>
影卫应后退下。>
尉迟恭怔神片刻,几年来,他的兄长尉迟旭之死头回有关键线索出现,他却高兴不起来。>
这一切四年前就该水落石出,以祭他亡兄英灵,兜兜转转几年过去,才有眉目。>
他已然找寻太久太久,久到愧对兄长……>
在前朝诱捕罪臣时,后宫风起云涌。>
随着惊鸿殿里尖叫声起,后宫的平衡和沉闷被打破,随后一片兵荒马乱。>
“快,快去禀告太后!”>
很快,整座后宫气氛紧张起来。>
庄宁宫里。>
太后在躺椅上烦闷不已,只觉得肩颈腰背哪哪都酸疼,让人按揉后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听着外头的蝉鸣声,她越听越烦躁,唤人:“来人,将那些东西都粘走。”>
正在扇扇子的秋雁,将扇子交给另一个宫女,担忧的领命退下。>
自入夏起,太后是吃不好睡不好,浑身犯懒不爱动弹,到处都不得劲,做什么都没精神。>
只清晨和傍晚天气凉爽时舒坦点,夜里睡觉又燥得慌,难以入眠。>
也请了御医每日请脉,御医说是苦夏,照着心火旺盛治了一番,也未纾解多少。>
御医改为让太后多走动走动,这天儿不动弹都闷一身黏黏糊糊的汗,遑论动弹?>
太后没有听从,每日就窝在庄宁宫里待着。>
皇帝每日都派人来问安,她每日都说很好,让皇帝安心处置政事。>
临近黄昏,太后迷迷糊糊入眠之际,一阵惊慌的脚步声惊醒了浅眠的她。>
太后扶额起身,不悦道:“何事如此吵闹?”>
庄宁宫人知太后睡不好,平日走动轻手轻脚,不会那么重的脚步声。>
秦嬷嬷面色凝重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掌刑司的宫人人。>
两人先是告罪,由秦嬷嬷当先开口:“太后娘娘,吴美人死了。”>
太后惊坐起:“什么,死了?”>
她脑中嗡的一声,第一反应就是难道她儿子真的命太硬?>
从前死了三个太子妃,现下皇帝头回对一个妃子表示好感,虽货色不佳,但还没宠幸就死了?>
太后发现自己想偏了,连忙将脑中杂乱思绪抛却,急急问:“如何死的?”>
秦嬷嬷示意掌刑司宫人开口。>
宫人道:“回太后娘娘的话,是被毒死的,吴美人的丫头畏罪自杀,也死了,死前留了一封遗书,承认吴美人是她所害,厉嬷嬷带人正在查证,先行遣奴婢禀报娘娘。”>
太后不是很相信:“一个丫头怎敢如此大逆不道,背后可有人指使?”>
在后宫待久的人,遇事一向多想,太后也一样,不信一个宫女敢对主子下那么大的毒手,除非想让宫外的亲人陪葬。>
掌刑司宫人低头回道:“回禀娘娘,还未查实,只是遗书中说,指使之人是汀梨院的武美人……”>
太后怔愣片刻,有些不敢置信,随即收敛情绪,让人替她更衣。>
她要亲自去惊鸿殿!>
当太后从惊鸿殿事发的偏殿走出时,周身透露着庄严之气。>
她神色肃穆,充满威仪,连下三道命令:>
一,令掌刑司严查此事;>
二,将惊鸿殿所有奴才押去审问;>
三,去请武美人与其奴才来。>
太后下完命令,望向苍辰殿方向,叹息一声:“将人弄得利索点,去通知皇帝吧。”>
她的儿子从选秀以来,处处维护吴芳儿,是吴芳儿无福消受。>
与此同时,惊鸿殿弄出的惊天动地的声响,很快传到汀梨院。>
“主子主子,不好了,吴美人,吴美人死了!”>
知春出去办差时听闻,差事也不办了,直接跑了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冲进西偏殿,急吼吼大叫。>
梨花乍然听到吴芳儿的死讯,失神了一下:“她死了?”>
不久前不是还要找她,陷害她吗?>
知春喘着粗气,肯定点头:“对,宫里已经传遍了。”>
虽然知春觉得吴芳儿很讨厌,但突然听到死讯,也十分震惊。>
她之前暗自诅咒吴芳儿出门被狗咬,倒没有盼人死。>
此刻她心头滋味复杂,又发憷不安,一个在现实中离得不远的人突然死了,任谁都心悸难安。>
梨花目视虚无,没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