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
吴年在河北大刀阔斧的整顿吏治,出兵山西。>
章武皇帝与熊无我也在南京,大刀阔斧的进行军政改革。章武皇帝手抓政务。>
熊无我整顿军队,沿着黄河、海岸线建立起两条防线。楚军、汉军进入对峙阶段。>
南京。>
这座古都,原本就十分繁荣。在楚国迁都之后,愈发的繁荣了起来。>
各方的忠臣义士,汇聚到南京。>
街道上车水马龙,甚嚣尘上。>
皇宫内。>
一位位守卫披坚执锐,守卫皇宫,显出精气神。>
章武皇帝从北方带来的一半宫女、太监,在宫内各行其是,井然有序。>
这位皇帝陛下,并非说说。自从到达南京之后,后宫妃嫔没有增加一人,饮食起居的费用,一减再减。>
省出来的钱,全部砸在了军队建设之中。>
现在朝野上下,已经有人赞美章武皇帝是中兴之主了。>
乾清宫内。>
章武皇帝身披龙袍,头戴官帽,坐在御座上,左右两名怀抱佛尘的太监随从。>
熊无我身穿内阁大臣官服,坐在章武皇帝面前,神色恭敬。>
“是吗?朱忠国降了吗?”章武皇帝沉默许久后,叹了一口气。>
“朱忠国可惜了。”熊无我也跟着叹了一口气。>
“算了。山西这个地方。在黄河北方。哪怕朱忠国能力出众。朕也没有幻想他能守住。只希望他能拖延几年。”>
“既不是朕的东西,现在失去了,也没什么好纠结的。”>
章武皇帝摇了摇头,然后露出冷笑之色,说道:“使黄河清澈。吴年想当圣人啊。”>
“他也不想想。黄河问题困扰了多少帝王?就说我皇楚,黄河决堤,淹没两岸的事情,不可枚举。”>
“他凭什么以为,自己能超越历代的帝王,能臣干吏。把黄河给治理好了?”>
“朕觉得他是想以这个口号,收买人心而已。”>
“画了一张大饼。”>
“陛下说的是。要说吴年打仗是一把好手,我认的。但他自称能把黄河给治了。我是十万个不信。”>
熊无我也是这么想的,摇着头说道。>
君臣二人围绕着山西的事情,说了一些话。章武皇帝露出了笑容,说道:“次辅大人。我们许久没有一起吃过饭了。”>
“快到饭点了,你留下陪朕喝一杯。”>
“是。”熊无我双手抱拳,爽快应了。>
吴年要治理黄河、黄土高原的消息传开。华夏的人信的少,不信的人多。>
就算是黄河两岸,对黄河又爱又恨的百姓们也是如此。>
山西人也一样。>
经过石显、北条氏政的通力合作。山西的原楚国军队,都已经解甲归田了。>
朱忠国也如愿以偿的告老还乡了。>
水泥路在铺设。>
整顿吏治,正在大刀阔斧的进行。>
不知道多少官员人头落地,多少官员被抄没家产,流放到了三汉地区。>
朝廷搜刮出的田亩,越来越多。>
官场上的妖氛被一一荡平。>
山西这地方,还是原来的地方。群山环绕,多山多穷。它的上限不高,但下限是可以控制的。>
在楚国的统治下,山西局势糜烂。>
在汉朝的统治下,山西局势稳定。>
少了许多官商盘剥,乌烟瘴气。百姓的日子,过的舒坦了许多。>
民间。>
对于汉朝都十分赞誉,渐渐生出了归属感来。>
但就算这样。民间对于皇帝要治理黄河,治理黄土高坡,也是不信的人多。>
太原城。>
因为皇帝还在城中,披坚执锐的甲兵,随处可见。但汉军看着凶恶,对百姓秋毫无犯。>
山西百姓看着他们,不仅不怕,反而还有点亲切哩。>
百姓的日常生产秩序,没有受到波及,照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中午。>
书生刘敏知邀请了好友同是书生的张匡,来自己家吃酒。>
桌子上菜品丰盛,酒是山西汾酒。旁边有女婢侍酒。小日子,过的十分可以。>
他们都是本地小乡绅,家里头既是地主,又兼营商。自小读书,在楚国考了个秀才功名。>
现在是汉朝,前朝的功名就没用了。>
所以是书生。>
石显在山西整顿吏治,打击的都是贪官,狗大户,没有波及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