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景、李崇高率领二万马步军,以及大批军需辎重,出了长安北城门,直扑张震的水泥小城而去。>
中午。>
阳光灿烂,天气寒冷。>
楚军到达了渭水岸边。>
水泥小城就坐落在前方,城上“汉”“张”字旌旗瞩目。。汉军得到消息之后,本在睡觉的战兵,也披甲整齐,手持武器,登上城墙,加以戒备。>
水泥小城非常简陋。>
只是一堵堵水泥墙组建而成,中间用木门作为阻塞,有的甚至连门都没有,就像是四处漏风的筛子。>
看起来很好欺负,很好攻打。>
但汉军实在太强悍了。>
汉军威名,楚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张震这支汉军,虽然连夜渡河,又修葺小城。天亮轮流睡下,只睡了两个时辰。但都是健壮汉子,已经恢复精力。>
战兵瞪大了眼睛,露出凶恶之色,强健的身体内,仿佛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战斗力在巅峰。>
陆景、李崇高列兵之后,率领数十骑出列,观看水泥小城。>
陆景抬头看向那面“张”字旌旗,脸色略显难看。>
又是大将张震。>
上一次张震,可是以千户兵力,与他万人厮杀,而且得胜了。>
“这城虽然简陋,但不好攻打。”陆景转过头,沉声对李崇高说道。>
“是。”李崇高沉声点头。>
虽然他们都有战心,也不怕战死沙场,但不能浪战。>
“不如先埋锅造饭,安营扎寨。看汉军会不会渡河,如果汉军渡河,那就半渡而击。”>
李崇高拱手提议道。>
“嗯。”陆景点了点头,立刻传达下了命令。>
楚军就在水泥小城对面,安下了一座营寨。>
..........>
水泥小城上。“汉”、“张”字旌旗迎风飞舞。张震身披重甲,披挂大氅,站在水泥墙上。>
身旁儿子陈平,手持丈八马槊,叉腰站立。>
“父亲。楚军不来进攻,反而安营扎寨。这是怕我们吗?”陈平抬起头来看向前方楚军大营,轻蔑道。>
“我在平地上,曾经偷袭过陆景一次。小胜了一场。现在我有数千兵马,坐拥一座小城。陆景尝过我的苦头,知道一时半会儿攻不下我。等到了晚上,陛下就可以令更多兵丁渡河。他只会白白折损人马。”>
张震微微颔首,虎目精亮,胸腹挺拔,威风凛凛。>
“他既然不敢进攻我们,那为什么还要在这里安营扎寨?回去长安做缩头乌龟啊。”陈平不解道。>
“他想半渡而击。不过,陛下怎么可能会给他这个机会?”张震哈哈一笑,转头说道。>
“半渡而击?”陈平抬起手来捏了捏下巴,戏文里有这个情节。>
大军渡河,立足不稳,半渡而击。>
“打不起来了。传令下去。命一个千户戒备,两个千户睡觉。但要衣不解甲,刀不离身。”张震转过头来,下令道。>
“是。”亲兵大声应是,转身下去传令。守备城池的战兵,立刻少了三分之二。>
张震本人也带着陈平一起,回到了中军大帐内。解开甲胄,呼呼大睡去了。>
陆景想等吴年大军渡河,半渡而击。>
从日到夜,都没有等到。>
入夜不久。北岸的汉军,就有了新的行动。张震麾下的另外七个千户的战兵,乘坐渡船。>
随从的还有大批工匠,以及水泥、河沙、木材等物品。>
这七个千户的战兵,在渡河之后,立刻如法炮制。>
在张震的水泥小城的左右,建立了另外两座水泥小城。与此同时。张震对自己的水泥小城,进行加固。>
河风凛冽。>
南岸。>
水泥小城内。张震带着陈平一起,亲自干粗活,或扛木头,或挑着河沙,展开大建设。>
“快。加快速度。”>
张震一边干活,一边催促战兵、工匠加快速度。>
万户人马,加上许多的工匠干了一宿。>
当天色放亮的时候。>
汉军在渭水南岸,立起了三座小城。>
第一天立下,也是处于中间位置的小城,得到了加固,加高,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了。>
其他两座小城,非常简陋。>
三座城池一字排开,防御力成倍增强。>
汉军根本不需要正规的渡河,只需要蚂蚁搬家,依靠水泥的便利,一点点的把兵力与粮食搬运过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