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菜全都撤了,七八两个一左一右抱着爹爹的手哭哭啼啼,闹得谢熙和脑仁儿疼。
于是才再不敢吃大酒大肉的菜了。
用罢朝食,谢熙和很快登上马车,出府上朝去。隐隐约约的心口疼还持续着,也并不影响活动,揉一揉也略好些,但就是没有消失。谢熙和心里也不是不忌惮的,但他的手脚依然十分有力气,脑子也依然灵敏好使,近来胃口也十分好,便不太在乎。
四五月里是各地春耕罢了,青苗正在疯长的时期,道庆四年里风调雨顺,年景很好。大丹与西域诸国的商业来往也慢慢恢复到了最繁荣的光景,朝中近来并没有多少麻烦事。于是谢熙和带着长子,有更多的精力投注到与本家族中各分支势力的拉锯博弈上。
历经数年绸缪,如今他们眼前终于出现了一丁点的成功的曙光,通过对族中各分支势力不断地进行分化、游说,如今站在他们变革一派这边的族人已经略略要超过一半了。
其实,第一件想让族中上下接受的事,不过就是在族里的族规之中,加上短短不到三十个字的一条条款而已:
“若族律当中有不适于当下境况之条款,应行修订。”
谢氏族规自立族之后,已经又是二三百年不曾变更过了,族中绝大多数的子弟,都是背着如今的谢氏族规长大的,对如今的族规有极高的拥护度,认为家族如今乃是处于最完美、最好的状态。
如今江陵谢氏是丹朝五大族之一,谁不景仰在这样好的境况里,到底是何等样愚蠢的人,才会想着要改变这一切呢
相比于变更,绝大多数的人总是更喜欢呆在旧环境里的,毕竟,任何一点环境的变化都可能意味着利益分配的改变。
于是对于族长谢熙和、以及族中一部分子弟想要修订族规的想法,起初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只作大逆不道看,认为他们这是想要倾覆家族,别说同意了,便是在族中略提一提,也要引起一番大波澜。
这是一段漫长的历程,行走得很难很慢,但谢熙和知道这对家族非常重要。只有允许族规修订,后面想要对家族的规矩进行一系列的变革才有可能,小女儿所说的并没有错,若是此时不改,等江陵谢开始走上下坡路,累积了数百年的荣耀欲要崩塌,又怎需十年。
谢熙和长吸长吐了几口气,又凝神想了想,心口隐隐作疼。他一叹,与马车前头驭马的谢贵说道:“回头给五娘夫家去封信,只说希望将小儿女们的婚事早些办了。五月乃是恶月,七月是鬼月,最好是六月。”
“是,丞公。”谢贵虽然对主人家突然的决定有些奇怪,但也没有多问,将事情记下了。
一旬日后,汴州郑氏回了信来,同意了将郑三郎与谢五娘的亲事提前到六月里办,两家紧锣密鼓地筹办起来。
惠文馆的整修已经完成得七七八八,图书和人手都基本到位,华苓准备在五月一日开业了。但这个开业应当如何作,又叫她有些举棋不定。这桩事里帮了她的人有许多,晏河、自己家的兄弟姐妹、王家兄弟、朱家兄弟、卫羿等,总有二十来人。
馆子开业了,第一日自然应该将大家伙儿都请来看一看、贺一贺,这个馆子里有他们出过的力在。
但问题还在于,这堆人的身份都有点太高了,若是开业那天叫这些个人在馆子里外晃荡,到底还会有多少平头百姓心里会认为,这个馆子是面向百姓开设的馆子,是欢迎他们去阅览书籍、甚至是容许他们长时间坐下来思考的地方
对于华苓的苦恼,她的姐姐们一听就觉得好笑。
五娘将她揽在怀里笑:“哎呀我的小九,我的小妹妹。你怎的就这样钻牛角尖儿这有甚难办的,你就在左近选个好酒肆,办个宴请大家伙儿吃酒。至于馆子,宴席不就办在附近么,若有那当真十分有兴致的,你才叫人领他去馆子里转一转,若是没有,那是更好,也叫你那给普通人去的馆子清净些。反正你也就是要说一声谢罢了。”
六娘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有些有分量的客人到馆子也好,叫那些个宵小若是想下手,也得先掂量一二。”
七娘说:“五姐六姐都有道理,小九你就照做罢了,想那么多作甚。”说着没好气地顶了顶华苓的额角,责备道:“你瞧瞧你给这么个馆子投了多少银子,请客人吃酒又是一笔。日后叫你掌家,也不知是不是没个定数,年头就将年尾的银子也花光了。”
华苓缩了缩头,抱着五娘的手臂笑。
八娘翻着华苓给惠文馆建的账本子,花费已经将近一千两银。除了前面买宅邸、整修和雇人花的银子,后面搜购市面上能买到的各样古籍,也消耗了一个大头。
八娘心疼极了,顿着脚说:“哎,哎,有这银子不好好攒着,还不若送给我算了。我姨娘总是与我说,这女子身边没有银子傍身,就是睡觉都不安稳的。”
华苓只是笑:“八姐勿要担忧,我还留着与你出嫁时添妆的那一份呢。”
“真的吗”八娘嘟着嘴看她:“九娘可不能忘了这回事啊。”
“不会忘的。”华苓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