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唐,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王莽,字巨君,新朝开国皇帝。
他是种花历史上一个富有争议的人,他是阴谋家,是枭雄,篡汉奸臣。
王莽不受史学家待见,这是肯定的,仅“篡汉”这一条,就足以让他万劫不复,难逃后人的口诛笔伐。
到了近代,为王莽喊冤叫屈的也不少,比如胡适、吕思勉等人,便对王莽赞誉有加。
王莽出生在一个世家,这个家族很大,有多大,举个栗子。
他的祖父王禁,曾任监察御史,大姑母王君侠,封广恩君,二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皇后,汉成帝母亲。
三姑母王君力封广惠君,四姑母王君弟封广施君,大伯父王凤封阳平候,大司马大将军.......
出生在这样一个衣食无忧,吃穿不愁的世家,王莽与那些只会玩女人,玩男人的官二代不同,他为人谦恭好学。
对外结交名士,对内侍养寡母嫂侄,侍奉诸位叔伯。
青年时期的他常常因为自己不够骄奢而跟家族中人感到格格不入。
以至于他成了这个贵族家庭中的另类。
正是因为了有同龄人的衬托,王莽成为了人人称赞的道德楷模。
踏入仕途之后,王莽办事认真,为人恭敬,受到了朝中诸多人的赞赏。
大伯父王凤临终前曾向太后请封,同年,王莽被封为黄门郎,二十九岁时,被封为新都侯。
仕途顺利的王莽,结交贤能,礼贤下士,清廉俭朴,勤俭谦恭,时常接济穷人。
伯父王根退任大司马,举荐王莽接替,38岁时,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执政一年后,汉成帝驾崩,成帝之侄哀帝继位,王莽坚持嫡庶礼制,得罪了哀帝祖母,遂卸职归家,隐居于封地新都。
王莽封地闭门三年,安分守己,朝中诸多官吏为他鸣冤称贤,期间,次子王获打杀一名奴仆,被王莽斥责,逼其自杀。
征召回京之后,哀帝驾崩,太皇太后收回御玺印绶,王莽入宫为大司马掌管朝政。
王莽扫除哀帝外戚,逼成,哀二帝皇后自杀,立中山王刘衎,为成帝后嗣,是为汉平帝,由王莽代持政务。
平帝之母卫氏被隔离封帝,卫后日日哭泣思念平帝,王莽长子王宇担心卫氏报复,想让王莽将大权交于卫氏。
遂让妻兄吕宽深夜持血酒泼洒以此警吓王莽,不料被王莽察觉,事情败露后,长子王宇下狱遭莽毒杀,卫氏一族被屠戮殆尽。
如此过了数年,在王莽的拉拢打压下,对手一个个倒下,他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治国平天下的圣贤。
匈奴塞外民族的归顺朝拜,敬现白雉一只,联想到周公辅佐成王时的白雉之瑞,王莽授九锡,封安汉公,拜宰衡。
汉平帝在十四岁时病亡,个中缘由不得而知,估计也少不了王莽的运作。
两岁的刘婴被立为新帝,王莽代天子行政,朝中的势力如日中天,几乎等同于皇帝,这引起了刘室宗亲的不满。
刘祟率领百余人进攻宛城,败亡,翟义起兵,拥立严乡侯刘信为皇,长安多个县起兵造反。
在一番宗庙祷告,攻灭翟义之后,王莽便有了称帝之心。
扫清障碍之后,民间各类祥瑞纷至沓来,不断有人对他进行劝进.
儒生哀章敬献铜匮,内有图书称高帝禅位王莽,王莽当即决定即为当真皇帝。
公元九年,在他五十四岁那年,王莽即位,承天子,改国号为新。
代汉建新,一场不流血的皇权更替,对于篡夺了大汉江山的王莽,天下人居然无不振奋支持,朝野为此欢呼雀跃。
新朝建立之后,为了解决一系列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政治问题,王莽选择进行改革,推行新政。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他认为这是土地私有化造成的,他决定依托古制效仿儒家经典,进行一系列改革。
首先,他把盐、铁、酒、铸钱之权收回国有,废除私奴,其次建立了有法依,执法严的刑法,推行土地国有制。
王莽将社慧主义推行到了两千多年前的封建时期,超越了这个时代一大截,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新政一出几乎是得罪了整个天下。
当初支持的他地主豪强一看新皇帝要将土地收为国有,连盐铁酒都不让搞了,得罪了地主阶级,经济上失去了支持。
官场改制,得罪了大多数官员,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
货币改制,在他在位期间,一共进行了五次货币改革,改来改去,钱越来越不值钱,得罪了商人阶级。
逼迫羌人交出青海湖,设立青海郡,强制百姓移民,得罪了少数民族与底层百姓,加剧了社会的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